CCTV.com消息(新聞聯播9月19日播出):
十六大以來,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中,始終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起來,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全國人大法律意見徵求管理系統中我們看到,自從9月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向社會公佈水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以來,社會各界紛紛在網上提出相關意見和建議。
這只是我國踐行“科學立法”、“民主立法”長卷中的一個“短鏡頭”。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立法規劃室主任 吳高盛:“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以來,已經制定和通過了87件法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這些法律裏,十屆立法的一個特點就是以社會立法(為重點)、關注民生。”
針對這些,最高人民法院也相繼配套出臺司法解釋,絕大多數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
這是江蘇省無錫市南長區法院發放案款的場面,當地某時裝公司的30多名女工,從法官手中接過法院為她們執行到的兩年的加班費。原來,2004年5月起,這些女工長期被所在的公司要求加班,而公司卻不支付費用。
法院受理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出臺的《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的第二條規定,判決被告公司按照相關工資標準支付30多名女工兩年的加班費,共計50多萬元。
十六大以來,一項項攸關市場經濟發展和民生社稷的立法,一步步走進百姓生活。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主任 曹康泰:“從本屆政府成立以來到今年8月底,國務院一共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33件法律議案,制定了126件行政法規,三分之二以上都是涉及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方面的。”
最近3年來,復議機關共解決行政爭議20多萬件;僅2006年全國追究執法責任9萬多人次.
無錫市南長區法院 法官 弓建明:“作為一個基層的執法者來説,越來越感受到,立法部門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突顯了以人為本,越來越關注了普通人群。”
責編:張托雅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