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CCTV-新聞“香港回歸十週年”特別報道集錦
CCTV.com消息(新聞聯播6月26日播出):這裡是香港機場,每天都會有數以萬計南下和北上的人流在這裡交錯而過。 “到香港來上市,到內地去賺錢”,每天都會有無數創富故事在香港與內地之間上演。
今天(6月26日),距離深圳金蝶國際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兩週年紀念日還差20多天,距離世界軟體行業的領導者——IBM和雷曼兄弟公司聯合宣佈參股金蝶,成為其第二大股東也只有20多天。
金蝶國際軟體集團主席 首席架構師 徐少春:十年前金蝶是一隻蝶蛹,通過在香港這個資本市場錘煉,現在已經破蛹化蝶。
從一家“一個人的軟體公司”到現在擁有全球39個分支機構、40萬客戶、1000多家合作夥伴的管理軟體業的亞太區旗艦,應該説,金蝶速度驚人的美麗“蝶變”,還是從南下香港開始的。
1997年,業務得到快速擴張的金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資金困境,“民營企業”和“高科技企業”的標簽也使金蝶多次融資失敗,等米下鍋的滋味,讓掌門人徐少春將目光轉向國際金融中心——香港。
金蝶國際軟體集團主席 首席架構師 徐少春:我們當時到香港上市就是奔著香港創業板第一家去的。
2001年,金蝶成功登陸香港創業板,發售當日即獲得了10多倍的超額認購;國際資本的注入和公司治理結構的提升,使金蝶羽翼漸豐,2005年,金蝶飛到香港主板上市。資本、技術和人才的聚集使這個軟體企業真正具備了國際化的“硬實力”。
金蝶國際軟體集團主席 首席架構師 徐少春:事實證明這十多年,我們的選擇沒有錯。
深圳金蝶南下香港的選擇沒有錯,香港保昌北上內地的選擇同樣沒有錯。
香港保昌控股行政主席 劉少榮:對香港的企業家來説,中國市場是最好的市場。
深感香港發展局限的老牌物流企業保昌,早就動起了北上內地的念頭。但由於當時政策不允許外資涉足物流業,保昌只能從代辦處幹起;隨著國家對港資開放的不斷深入,特別是CEPA的簽定,保昌物流在內地經歷了從代辦處到合資公司再到獨資公司的蛻變,同樣是短短十年,保昌已經在內地10個城市建立自己的物流企業,僅去年一年,保昌在內地的營業額就達到了5億多港元。按照劉先生的盤算,未來5年,內地業務將超過香港,成為保昌最大的贏利來源。
香港保昌控股行政主席 劉少榮:國家對香港的物流業推廣了很多發展的政策,就像將新的大門一扇一扇打開,讓我們有無限的發展空間。
“一扇又一扇新的大門”的打開,無疑使經營者們南下和北上的路途變得更加平坦。這裡是港交所的交易大廳,在翻滾的大屏幕上,我們可以發現370多家內地企業的身影,它們的市值已經佔據了香港總市值的半壁江山。
佔據半壁江山的還有北上內地的港資。回歸10年裏,平均每天就有近30家企業在內地安營紮寨。香港在內地實際投資額已經佔到內地吸引外資的四成還要多。
責編:嚴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