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新聞聯播):
1998年至今,陳淳先後擔任吉林市企改辦和穩定辦副主任,近十年間,面對無數群眾的上訪和改制中數不清的矛盾,他總能“化干戈為玉帛”。
王義:(陳淳)非常願意看書,在他的抽匣裏,你總會發現有什麼勞動爭議處理、企業改制司法解釋等一些書籍。
陳淳:群眾提出的問題回答不了,群眾就不服氣,所以我們為人民服務光有熱心不行,還必須有為人民服務的實際能力。
陳淳是改革的“政策通”,工業企業的“活字典”,他幾乎參與了吉林所有重點困難企業改革攻堅的方案策劃和具體實施。
記者:我身後的這片建築工地,原先是吉林市豐滿區一家門窗廠的所在地,2002年這家企業破産時,法院將全部資産判給了銀行,職工們認為有關部門執法有誤而集體上訪。陳淳靠著多年來對於法律、法規知識的積累和準確的判斷,硬是將這樁已經結案的判決翻了回來,保護了群眾的利益。
吉林市信訪局幹部張偉:當時爭得非常激烈,陳淳秘書長對法院的人説,你們法院在執行“地隨房走”的規定有誤,“地隨房走”的“地”(按法律規定)是抵押物房基地的土地,而不是全部土地。
陳淳最終説服了法院和銀行,企業的資産得以返還,職工也因此得到了補償和安置。在陳淳的眼裏,凡涉及群眾利益的事,只要符合法規,即使有風險也要勇於拍板、敢於負責。2004年,吉林市東晨毛紡廠因嚴重虧損被迫停産。引資重組中,吉林市一家國有大型化纖企業收購了東晨毛紡,由於化纖和毛紡屬不同行業,只能吸納四分之一的職工上崗。
吉林市企改辦工作人員黃永超:(下崗) 職工就不同意了,要求本地國有企業撤出,要求上崗再就業。
吉林市委副秘書長陳淳:我們覺得群眾提的意見還是有道理的,自己過去的工作 還有不準確的地方需要調整。
市企改辦、國資委等部門開始了重新論證,最終在陳淳的力主下,外地一家大型毛紡企業重組東晨毛紡廠,職工們又重新上了崗。
吉林市委副秘書長陳淳:我對人生的態度不是去追求自己的交換價值,做點事就想得到回報,而是追求自己的使用價值,要考慮自己能為國家、為老百姓能幹多少事。
責編: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