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發展現代農業 建設新農村】黑龍江墾區八五七農場:“標準”敲開增收門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1日 20:01 來源:CCTV.com
專題:構建和諧社會 建設新農村

  CCTV.com消息(新聞聯播):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著力點,進一步明確了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本台從今天開始推出系列報道[發展現代農業 建設新農村]。今天播出第一集《黑龍江墾區八五七農場:“標準”敲開增收門》。

  記者: 這裡是八五七農場的一家大米加工企業,在這裡我們看到這家企業生産的綠色大米在出廠前都被貼上了一個質量追溯條形碼,就是這個小小的條形碼使八五七農場生産的綠色大米成了全國市場上的暢銷貨,也帶來了每公斤大米增值一毛錢的效益。

  富坤糧食加工經銷公司經理 劉斌:消費者可以按著條形碼到網上一查就可以追溯到這袋大米是哪家企業生産的,由哪個農戶種植的,甚至可以找到耕種這片農田的農機具、農戶,應該説這個産品讓人買得放心吃得安心。

  八五七農場的農業生産處處是標準,戶戶都有一本明白帳。第三管理區種植戶楊寶才聽説消費者可以通過網絡查到他種植水稻的全過程,心裏非常坦然。

  八五七農場第三管理區種植戶 楊寶才:我們自己都記本帳,這就是我家去年水稻的生産流程,每個環節都有記錄,我們都是嚴格按照標準執行的。

  2006年楊寶才在農場支持下購進了育秧大棚、拖拉機、插秧機和收割機,因為嚴格執行了農場制定的綠色水稻標準化生産操作規程,去年他種植的300畝水稻純收入超過16萬元。

  早在兩年前,八五七農場就開始圍繞機械化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産,逐步統一了良種、耕作、施肥、植保、收穫等農業技術標準,下發每戶農民手中。一環扣一環的標準化作業確保了農産品的質量和産量。

  八五七農場農業生産科技部部長 王國金:標準化生産使我們嘗到了農業現代化的甜頭,大幅度降低了生産成本,相當於每畝地增收70元。

  目前八五七農場已有30萬畝水稻取得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扶持建設了稻米加工企業21家,年加工水稻18萬噸,使農場80%的水稻實現就地加工增值。完善的農業産業化經營與家庭農場承包經營相結合,帶富了一方經濟。2006年,八五七農場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9000元,比上年增長了12%。

責編:趙巍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