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新聞聯播):這是我國最新研製裝備部隊的殲十戰機,空軍某試飛團副團長李中華為這架新型飛機的研製傾注了大量的心血,科研人員都親切地稱他為“會飛的工程師”。
這些在我國航空界引以為豪的國産第三代戰機,從它設計、研製到試飛,李中華提出的許多意見建議不僅使飛機設計製造更加完善,還提高了飛機的操縱性、機動性和安全性。 2006年3月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視察空軍部隊時,親切接見了空軍某試飛團副團長李中華,稱讚他是思想、技術雙過硬的新型高素質的試飛員。
胡主席:你的事跡很突出,也很感人,不愧是思想、技術雙過硬的新型高素質的試飛員,不愧是我軍飛行員的優秀代表。
胡主席説,特別是你牢記使命、為國奉獻的政治覺悟,愛崗敬業、刻苦鑽研的進取精神,臨危不懼、勇攀高峰的英雄氣概,值得全軍學習,也希望你牢記黨和人民的重任,不斷提高思想素質和軍事素質,為黨為人民為軍隊再立新功。
今年46歲的李中華,是我國首批雙學士飛行員,也是我國僅有的3名國際試飛員和6名空軍試飛專家之一。一次,李中華試飛某新型戰機,檢驗我國自行研製的飛機首次用電傳系統着陸的可靠性。
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某型號副總師 趙永傑:(當時),我們研製人員對飛行試驗充滿了信心,對成功充滿了信心,我們準備了鮮花和慶功酒。
然而,當李中華駕駛的飛機下降距地面只有一米的高度時,意外發生了。飛行姿態不僅沒有按照操縱指令修正好,反而在跑道上空顛簸起來,被迫復飛。
空軍某試飛團副團長 李中華:我認為發生問題的根本原因,是飛機縱向控制系統的增益過高,操縱過於敏感,所以,我建議設計部門將縱向增益至少減少三分之一。
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某型號副總師 趙永傑:我們拿出我們的飛行試驗數據和設計指標,與他進行了兩天的討論,之後,我們最終還是採納了他的意見和建議。
在這架新型戰機試飛過程中,李中華先後在飛機結構、人機界面、座椅系統等方面提出十多項意見建議,都被設計人員採納。試飛員是給新型戰機發放“準生證”的人,飛機定型前的一項重要試飛檢驗叫“低空大表速”,是從萬米高空向地面加力俯衝飛出速度極限,看看飛機到底有多大的負載能力,這是危險系數最高的一類風險科目,也是試飛員與設計人員共同推出中國品牌的最後一搏。
中國飛行試驗研究某型號總師 余俊雅:對於我們科研人員來説,就是希望試飛員,能夠把飛機的技術指標和一些極限數據飛出來,這樣對試飛員的生理、心理以及技術水平,都是一種嚴峻的考驗。
試飛中,面對起落架護板變形撕裂,機翼鉚釘脫落,油箱滲油,飛機可能在空中解體等重大險情,李中華憑着精湛的技藝,飛出了殲十飛機最大飛行表速、最大過載等6項紀錄,把中國設計人員的心血變成現實。
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院長 劉選民:一種新型飛機的問世,應該説離不開優秀的試飛員。像李中華同志,我們認為他就是一個既能飛行,又能參與飛機設計的專家型試飛員。
空軍某試飛團政委 鄒仲春:每一次飛行前,李中華都要把飛行的科目、要求和動作,一一記在卡片上帶上飛機,返航之後,他及時把自己發現的問題和對飛機的感受提供給科研人員。
在試飛團,李中華嚴謹認真是出了名的。十多年來積累的一千多張卡片不僅記錄了李中華從事試飛工作的分分秒秒,更見證了李中華搏擊藍天的那一個個難忘時刻。為提高試飛效益,他積極探索科研試飛規律,優化編排每個架次的試飛科目。在某型飛機大迎角特性的測定試飛中,他只用17個架次就完成了原定30個架次的飛行任務,僅此一項就節約大量的科研經費。
試飛對天氣條件要求高,他與戰友們共同努力,把過去飛行能見度放飛標準降低了2公里,使全年可飛天數增加了70多天,實現了試飛效益的大跨越。現在,全團一年完成的試飛任務量相當於過去三年的總和,為我國新型戰機早日定型投産贏得了寶貴時間。
空軍某試飛團副團長 李中華:試飛員不能只是一個試飛工具,要真正成為試飛的“主人”。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檢驗、拓展飛機性能,為部隊提供性能更加先進的戰機。
責編:趙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