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CCTV.com消息(新聞聯播):一位初中畢業的普通工人,34年創造了150多項科技成果,不斷創新使他贏得了“藍領專家”的美譽。他,就是天津港煤碼頭公司操作一隊隊長、全國勞動模範、共産黨員孔祥瑞。
記者現場:在天津港,孔祥瑞所在的煤碼頭公司操作一隊,今天被命名為“孔祥瑞操作隊”。以個人名字命名一支團隊,這在天津新港開港通航50多年來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于汝民:這次以他的名字命名操作隊,就是希望天津港的全體工人都向他學習,産生更多的專家型藍領工人。
今年51歲的孔祥瑞是天津港第一代大型門吊機司機。2001年,天津港吞吐量要衝擊1億噸新目標,孔祥瑞所在的裝卸公司要承擔四分之一的作業量,這意味著18台門吊機要在24小時完全飽和運轉的情況下,還要額外增加30%的工作量。
天津港煤碼頭公司技術部設備管理員 孔祥瑞原徒弟 任強:接到這個任務以後,我們全隊的職工都傻了,門(吊)機所有能利用的時間,我們都利用上了。
孔祥瑞反復觀察,發現門吊機抓鬥在放料時,打開和提升動作之間會出現10多秒的停滯,他決定就從這個作業空檔上下手。
天津港煤碼頭公司操作一隊隊長 孔祥瑞:由兩個軌跡我們合二為一,把打開和提升兩個動作,用一個指令完成。
天津港煤碼頭公司總經理 史文利:新型操作法,使每一台門(吊)機每一溝節省了15.8秒,一天多完成480噸,當年為企業創造了1620萬元利潤。
【記者現場】當年孔祥瑞所在的固機隊出人意料地完成了2716萬噸的裝卸任務,實現了公司生産的歷史性突破。他們掌管的18台門機,作業率在全國港口排位第一,這一年,孔祥瑞和全港員工一起,創出了中國北方第一個億噸大港。
這一操作法由於先後8次刷新生産紀錄,被天津市總工會命名為“孔祥瑞操作法”。
天津港煤碼頭公司操作二隊副隊長 孔祥瑞原工友周宏:機械到了孔隊手裏頭,對安全不利的必改、對影響生産的必改、對維修保養不利的必改,這就是我們孔隊長三必改原則。
2003年,孔祥瑞被調到煤碼頭公司一隊任隊長,這次他面對的是從沒有接觸過的世界上最先進的自動化聯動傳輸設備。煤碼頭每時每刻運送的原煤,都要經過12座轉接塔輸送到輪船上,當傳送帶上的原煤以每秒8米的速度每天24小時撞擊轉接塔裏厚厚的耐磨板時,不到一個星期這個合金鋼的傢伙就會被衝爛,甚至割裂傳送帶,造成整個傳輸系統癱瘓。
天津港煤碼頭公司技術部設備管理員 孔祥瑞工友 康建橋:以前耐磨襯板一個禮拜就需要更換一次,在幾十米高地方,搞不好就掉下去了,特別危險。
對設備極其敏感的孔祥瑞意識到這是一個必須排除的隱患。通過對各種可用材料進行試驗,他只在耐磨板上加裝了一層網格板,就避免了煤與原來的耐磨板的直接摩擦。
天津港煤碼頭公司操作一隊副隊長 賈鐵柱:原先換一次耐磨板我們需要停機30分鐘,要花3600塊錢,現在從去年四月份至今,我們的耐磨板實現了零更換。
天津港煤碼頭公司總經理 史文利:他這150項技改項目,並不是每一項都能獲國家專利,他的技改技革也不是多麼高科技含量、高尖端的東西,但是他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設備的作用。
據統計,孔祥瑞的創新成果,為天津港直接帶來的經濟效益約8500萬元,而他的創新成果,被同行們採納推廣後,産生的經濟效益則難以計算。
天津港煤碼頭公司操作一隊隊長 孔祥瑞:我對《咱們工人有力量》這首歌情有獨鍾,我認為呢,將來我們工人這塊,一定要學知識,學技能,我們工人有知識有技能,我認為才能有力量。
責編: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