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我在現場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好書記王伯祥:高高矗立的金質標桿

 

CCTV.com  2009年12月09日 13:1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濰坊日報  
專題:時代先鋒——王伯祥

  百姓心裏永遠清明如鏡。對與他們心貼心,為他們謀利益的好官,他們是那麼地信任和愛戴。我們到王伯祥生活工作過的地方採訪,招待所的座談會上,當一名年輕的服務員確認坐在沙發上的那位老人就是“伯祥書記”時,主動搶下了送水果的任務,為的就是近距離地看看“伯祥書記”,她悄悄地對我們説:‘這人可好了,他是俺壽光的大恩人,在俺老家,俺爹俺娘,全村的鄉親,都這麼説。”

  不為個人仕途升遷搞形象工程,不做欺上瞞下的表面文章,“為民”始終是他心中唯一的標準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王伯祥最討厭有意往臉上塗脂抹粉。在發展冬暖式大棚的初始階段,有一位鄉鎮黨委書記報了建800個大棚的目標。大棚建起來了,但王伯祥和專家們驗收時卻發現根本不過關:角度有錯誤,墻體厚度不夠。王伯祥當場命令不合格的全部重建:産生不了産量和效益,光要個大數字有啥用?別説800個,就是8000個80000個,也等於零!”

  急百姓急,憂百姓憂,痛百姓痛,已經滲透王伯祥的血液。1986年秋,有棉農向王伯祥反映,棉花收購中有拖欠和剋扣現象。王伯祥立即讓紀委&&組織成立了聯合調查組,到全縣所有的棉花加工廠和收購點進行檢查和審核。半個月後,王伯祥又連夜召集棉花收購單位,責令他們10天之內把拖欠的403萬元棉花款一分不少地返還給15萬戶農民,逾期加倍懲罰。

  王伯祥從來都只與任人唯賢親近,只把“德才兼備”作為選拔任用幹部的唯一標準

  任用幹部,是成就事業的關鍵。王伯祥任職壽光縣委書記期間,只把“德才兼備”作為唯一標準,從來不在提拔任用幹部上“開口子”。

  時任縣供銷社工會主席的王榮之是曾經與王伯祥面對面爭得面紅耳赤的幹部之一。有人議論,王榮之太自高自大,不給書記面子。誰知不等王榮之找王伯祥,王伯祥主動找王榮之了,他説琢磨再三覺得王榮之許多建議都很有道理:“有思想,有見解,能從群眾利益的角度思考問題,不趨炎附勢,這樣的幹部就得重用。”不久,王榮之擔任縣供銷社副主任,在崗位上幹得有聲有色。

  1987年夏天,王伯祥一位比較要好的同學的外甥楊某,大學畢業後分配到道口鄉,因專業不對口,他多次找到舅舅,想通過舅舅的同學關係找到王伯祥到剛建成的縣飼料廠工做技術工作。舅舅拒絕了外甥,因為他知道,找王伯祥托關係遞話不但一點都沒有用,反而會遭到一頓讓人汗顏的批評。因為王伯祥早就跟親朋好友打了預防針:他這個縣委書記是全壽光人民的縣委書記,不是哪些人甚至哪個人的縣委書記,作為親朋好友,只有替他分擔的份兒,而沒有要求特權的資格。後來,還是楊某通過考試等正常渠道,如願以償地幹上了專業對口的縣飼料廠技術骨幹。

  嚴格操守,兩袖清風,王伯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為我們高高樹起了共産黨人的金質標桿

  王伯祥身為縣委書記,找的送的,不可謂不多,不可謂不重,面對紛繁誘惑,王伯祥用一個很樸素的信條應對:“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軟。”“頭上沒小辮,不怕有人抓。”

  1987年,縣百貨公司經理知道王伯祥家裏收入不高,也沒有件像樣的家用電器,就按批發價賣給他家一台冰箱,妻子侯愛英高興地把冰箱拉回了家。一聽妻子關於家裏這件“奢侈品”的介紹,王伯祥頓時沉了臉:“咱要和老百姓一個樣,搞特殊會脫離群眾。”第二天一上班,王伯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人到百貨公司補交了差價款。

  在壽北西北柴村一座又矮又窄的農家小院裏,雖然土炕灶臺、老桌舊椅,兩位年逾80的老人卻並不在意,滿意地安度著他們的晚年。誰曾想到,這就是縣委書記的父母的住處。兒子當官多年,他們從未主動向兒子要過錢,要過東西,從未讓兒子用權力辦私事。談及這個話題,剛強豪邁的王伯祥流露出少有的兒女情長:“父母是天底下最好的父母,而我,是一個不孝之子……”

  還有王伯祥那“簡單”得讓人心酸的家。三次搬家,三次都用的130貨車,即使到了1991年任濰坊市副市長,家要搬到濰坊去。依然是一輛130貨車就把全部家當裝了個乾乾淨淨。一台冰箱,多年為伴的舊桌舊椅,用得黑舊了許多的自己打制的木床,再剩下的,就是十幾個塞滿了被褥衣物的紙箱子。濰坊市政府派來的一輛130貨車竟沒啥可拉,乾脆裝上了院子裏還沒燒完的蜂窩煤和木柴。

  人們圍了過來,有人控制不住自己顫抖的聲音:“您讓咱壽光富起來了,可你自己的家卻連壽光一個普通農民的家也比不上啊!”

  充滿著自我剖析和自我教育的學習總結、工作日記和思想記錄,他珍藏多年,更受益終生

  “省委黨校學習的3年是我終生不忘的3年,這3年關係到我人生道路的走向,關係到我人生觀的最終形成。”採訪中,王伯祥沒有泛泛地講述自己幾十年的工作經歷,而是從最深刻最關鍵處的自我剖析入題。

  1964年,按照黨中央培養無産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的戰略決策,省委決定由省委黨校創辦知識青年培訓班,從全省應屆高中畢業生中錄取270名優秀學生,畢業後充實進基層黨政領導班子。經過推薦和考試,品學兼優的王伯祥走進了這個殿堂,一面集中學習政治理論,一面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王伯祥的世界觀在悄悄地形成。

  我們看到了王伯祥在黨校的學習總結,看到了他幾十年的工作日記和不同時期的思想記錄。他給自己設立的“五道防線”,讓我們感受到這位縣委書記的耿耿胸襟:嚴格把住權力關,做到不以權謀私;嚴格把住金錢關,做到廉潔奉公;嚴格把住人情關,做到秉公辦事;嚴格把住用人關,做到任人唯賢;嚴格把住事業關,做到艱苦奮鬥。這些學習總結、工作日記和思想記錄,多年來他一直珍藏。這樣的不斷自我剖析和自我學習,是他終生受益的最大財富。

責編:張托雅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