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國際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聽駐伊美軍退役士兵解説現實版《拆彈部隊》

 

CCTV.com  2010年03月11日 20:1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資料圖片:《拆彈部隊》海報

  新華網巴格達3月11日電 記者手記:聽駐伊美軍退役士兵説安全要領和《拆彈部隊》

  新華社記者徐儼儼

  反映伊拉克戰爭後在巴格達執行任務的一個美軍拆彈專家小組故事的影片《拆彈部隊》日前成為奧斯卡獎的最大贏家,獲最佳影片等6項大獎。然而該片之前曾引發爭議,不少從伊拉克返回的美國退役軍人指責其情節不真實。記者現在身處巴格達,有幸認識一位真正的美軍“拆彈專家”並採訪了他。我們還是來聽聽他的相關感受。

  記者在巴格達結識的這位華裔美軍士兵姓劉,剛退役,伊戰後他曾在巴格達服役很長時間,做的是排雷工作。他告訴記者,美軍專門負責拆除炸彈的部門叫拆彈組,是排雷組的升級版。他説,拆除“路邊炸彈”與排雷工作是相通的,電影《拆彈部隊》裏的情節基本屬實。

  由於擔心在巴格達工作時遭到襲擊,記者向他請教如何在滿地的垃圾中識別“路邊炸彈”。這位劉姓士兵告訴記者,識別“路邊炸彈”的邏輯非常簡單,“那些東西不該出現在這裡”。他説,“美軍的巡邏路線比較固定,對巡邏區都有照片備案”。比如一個家禽市場,平時地面都是動物屍體,但某天突然多了一堆砂石,那就非常可疑。此外,美軍一般都會告誡巡邏區的商戶定時清理垃圾,因此巡邏路面是比較乾淨的,如果突然多了一堆垃圾,也會立刻引起注意。遇到以上兩種情況,根據標準流程,美軍通常會先設立防護圈,然後拆彈組或者排雷組進入場地,偵測爆炸物類型。

  這位士兵説,伊拉克武裝分子常用的“路邊炸彈”的材料都是薩達姆前政權時期遺留的彈藥,比如155毫米口徑的榴彈炮炮彈,這類炸彈威力極大,爆炸的衝擊波甚至能把人震死。這也就解釋了《拆彈部隊》一開始那名美軍士兵為何穿著防護服且距離很遠,卻依然被炸身亡。

  劉告誡記者説,武裝分子通常會把“路邊炸彈”埋藏在道路拐彎處,這樣通常殺傷範圍最大。因為一般人開車拐彎時會減速,這就容易造成重大傷亡。如果外出採訪,開車經過拐彎處時一定要快,受到的傷害就會降低。另外,汽車玻璃一定要用膠帶貼成米字形,這樣可以減少玻璃飛濺,減少次生傷害。

  談及防不勝防的汽車炸彈襲擊,劉表示他對此也毫無辦法。不過,他還是就如何預判此類襲擊教了記者幾招。伊拉克是一個部族社會,武裝分子一般對長老非常尊敬,政府有事也經常會求助長老。劉説:“當地有些老人一般能知道何時、哪會發生襲擊,因此與他們搞好關係很重要。”此外,要學會去推敲襲擊者的思路,了解什麼樣的地方容易被襲擊、為什麼會被襲擊,由此就能大概知道某個時間段自己需要避免去什麼地方。最後要學會觀察自己平時出入較為頻繁地段的規律,“如果一條路平時有很多人走,突然某一天只有一兩個人在觀望,你難道不會覺得奇怪麼?”

  對於退役老兵指責《拆彈部隊》存在的不實之處,劉説至少有兩處不實。第一,電影反映的年代裏,美軍的制服是沙漠迷彩服,而不是現在的數字迷彩服,而電影裏恰恰是數字迷彩服。第二,兩名美軍士兵與武裝分子展開狙殺那一段,電影裏美軍用的是M82A1反器材槍,“那槍絕不是用來打狙擊的,這是該電影的硬傷,顯得比較業餘”。

責編:許桂梅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