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土生的華人有時被稱作“香蕉”,意指他們“外黃裏白”,除了皮膚是黃顏色,語言文化等方面都已入鄉隨俗。受此啟發,多倫多哈弗格爾學院10年級學生、意大利裔的維多利亞 曼庫索則自稱“雞蛋”,説自己“外白裏黃”,生動地道出了她對學習中國語言和文化的強烈興趣。
維多利亞是剛剛結束的安大略省首屆中學生漢語比賽的12名獲獎者之一。比賽是由加拿大華文教育學會和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共同舉辦的。獲勝者將有機會前往中國重慶參加今年10月舉行的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
維多利亞對漢語和中國文化的興趣,最初受她華人同學的熏陶。學校剛開設漢語課,她就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學漢語)一開始完全是受好奇心的驅使,但學了6個月後,我著迷了,”她在電話裏告訴記者,“我開始請漢語家教,不僅學語言,還學中國文化和歷史。”
“我每週花在漢語上的時間比其他課都多,我成了學校裏有名的‘雞蛋’,”維多利亞説。
按維多利亞的定義,另一位獲獎者、13歲的尼克也是個“雞蛋”。這個出生在俄羅斯的男孩曾隨做生意的父母在中國哈爾濱生活過3年,隨後才移民加拿大。
“可是我決定不要忘記中國,不要忘記漢語,不要忘記中國的文化和那裏的中國人,”尼克這樣解釋他堅持學漢語的原因,“因為我很想有一天再回到中國去!”
尼古拉斯 鄧去年自己做出選修中文的決定,讓他母親感到既高興又驚訝。“我覺得他確實是受了北京奧運會的觸動,”鄧媽媽説,“在學漢語方面我們沒有督促他,”“他在這裡出生,環境都是英語的,如果他沒有主動性,漢語很難學好。”
“今天我站在這裡演講,你們會相信我只正式地學習了一年的中文嗎?”這是他參賽演講的第一句話,這份自信也使他進入了獲獎者的行列。
加華文教育學會會長任燕紅説,安省這次漢語比賽難度較高,因為它要求選手在限定時間內進行演講、知識問答和才藝表演,考驗的是選手對中國語言與文化的整體了解程度。她認為,維多利亞等選手的出色表現得益於近年來安省漢語教育整體水平的迅速提高。
2002年以來,大多倫多地區的很多中小學都開設了不同形式的漢語課,其中有7所高中還把漢語列入了學分課。華文教育學會在大多倫多地區的會員——全職和兼職的漢語老師已經過百。同時,大多倫多地區50多萬人的華人社區以及網絡、電視所提供的便捷、海量的漢語教育資源,也為學漢語創造了有利的社會環境。加統計局的資料顯示,除英語和法語兩大官方語言外,漢語已成為加拿大普遍使用的語言之一。
“普通話和簡體字日益流行,是近年來加拿大漢語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從事漢語教育13年的任燕紅説,“這顯然是中國國際地位提高、文化影響力擴大的直接結果。”
責編:唐亮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