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日本著名外交智囊:日中兩國應一起走向成熟(圖)

 

CCTV.com  2008年12月19日 09:0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在日本,媒體評論員的地位舉足輕重,他們的言論對日本民眾的國際觀影響深遠。岡本行夫是日本最頂級的評論員之一。

  7月28日,日本外務省和日中友好會館舉辦聯歡會,歡迎參加“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締造30週年研討會”的中國青年訪日代表團。 

  岡本行夫是左右日本外交路線的關鍵人物之一。他的言論不僅影響政府決策,也影響著日本國民對外交和國際關係的認識。這些年來,他到日本各地向日本大學生傳授外交“秘笈”;在日本重要政論節目中,也經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2005年8月,在香港鳳凰衛視和日本朝日新聞電視臺聯合主辦的中日辯論會上,他曾代表日方參與辯論。他也是《朝日新聞》等最具影響力的日本媒體爭相採訪的外交專家。12月15日,岡本行夫接受《國際先驅導報》獨家專訪,就中日關係問題發表看法。

  “日中應一起走向成熟”

  11月30日,日本《産經新聞》一改往日“批判中國急先鋒”形象,刊登肯定中國的文章《中國變得溫和了》。作者岡本行夫在文中寫道:“日本對中國感情不好,挑中國的刺成了流行……但中國已經變得富裕而從容。今後,日本該以更從容的姿態和中國相處。” 

  63歲的岡本行夫是左右日本外交路線的關鍵人物之一。1991年,他辭去日本外務省的官職,創辦了自己的岡本聯合事務所。他先後擔任橋本內閣、小泉內閣的首相輔佐官,直接為日本外交政策出謀劃策。在福田內閣中,他和日本防衛大學校長五百旗頭真等人都是外交政策學習會成員。

  12月15日上午,岡本行夫在位於東京虎門的事務所內接受《國際先驅導報》專訪,談到為何給《産經新聞》撰文,岡本行夫説:“《産經新聞》經常刊登厭華人士的文章,我想通過這份報紙告訴那些有厭華情緒的日本人,你們的厭華情緒沒有根據。中國已經成長為大人,更加成熟。日本也應跟著變得更成熟。”

  中國人的理解讓我吃驚

  在日軍多次轟炸的重慶,聽眾十分友善。有人説:“我為能第一次直接聽日本人演講而感到高興”

  對於岡本行夫來説,在《産經新聞》發表支持中國的文章已經並非第一次。北京奧運前夕,他的那篇《對08年北京盛典的期待》已在《産經新聞》頭版刊出。

  從1990年至今,岡本行夫訪問過中國將近20次。最初,中國人給他的印象並不溫和。他記得當時在幾個大學進行演講時,在場年輕人向他提出的問題都帶有對日批判的火藥味。不過,今年11月下旬,岡本行夫應日本外務省之邀赴中國各地進行演講,看到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在日軍多次轟炸的重慶,聽眾十分友善。有人説:‘我為能第一次直接聽日本人演講而感到高興。’”他在文中回憶。岡本行夫還向中國聽眾介紹了參拜靖國神社的前首相小泉純一郎的心情,並説:“請大家不要討厭小泉。”令他沒想到的是,“聽眾響起了掌聲。筆者對此感到吃驚。”

  讓他吃驚的還有在廈門大學談到日美安保與台灣的關係時中國人的溫和。“對於反對中國大陸保留對台灣行使武力權利的言論,與過去不同,中國的反應變得理性、溫和了。‘我們不贊成,但理解日本的立場。’ ”

  1996年,臺海危機爆發之後,岡本行夫受台灣軍方邀請參觀金門巨大要塞,從金門島眺望廈門,他感受到了“這個眼前就是社會主義中國的最前線的緊張氣氛。“時過境遷,10年過去了,中國快速變得富裕起來,廈門變成了浪漫的海濱城市。富裕起來的中國人看金門島的眼光溫和了。讓人産生已經決出勝負的感覺。”岡本行夫的筆觸飽含深情。

  文章發表後,儘管支持者甚多,但還是引起了少數日本人的不滿。有人批評他:“你的觀點無法代表大多數中國百姓的改變,中國還沒放棄反日感情。”他回應説:“中國人變得更加從容、冷靜和理性,並不只限于我所接觸過的一部分中國人,我一直在追蹤研究中國的反日網頁。我發現近年這些網頁越來越少。”

  在國際會議上,岡本行夫也感受到中國人的發言內容有了變化。“跳出了只談中國個別情況的思維,而是更多的從國際局勢和全球化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所以國際會議上,越來越多的與會者開始認真傾聽中方的意見了。”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