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改革開放的中國與世界互利共贏

 

CCTV.com  2008年11月16日 16:2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專題:胡錦濤出席國際金融峰會和第16次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新華網北京11月16日電 題:改革開放的中國與世界互利共贏

  新華社記者錢彤、董素玉、李柯勇

  15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會議,受到各方高度關注。

  “改革開放已使中國與世界經濟融為一體。”新加坡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這樣評價道。

  早在兩千年前,中國的“絲綢之路”就連接起了東方和西方,但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從未像過去30年那樣發生如此廣泛而深刻的歷史性變化。

  這30年間,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同世界各國一起分享發展機遇,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中國發展進步離不開世界,世界繁榮穩定也日益同中國的發展聯絡在一起。

  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堅定力量

  2008年8月8日,世界相聚在五環旗下。80多個國家和地區政要來到北京,對北京奧運會美輪美奐的開幕式發出由衷讚嘆。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説:“北京奧運會是中國融入世界的一個重大事件。”

  就在之前三個月,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發生後,世界向中國伸出援助之手,成為中國人民永存心底的難忘記憶。

  這一起都發生在一個特殊的年份,中國改革開放30年之際。

  30年風雲變幻,30年斗轉星移。30年前,被基辛格稱為“神秘國度”的中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對世界開放,也把她的命運同世界的發展和穩定緊密相連。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問題,“世界大戰並非不可避免和迫在眉睫”,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對國際形勢睿智深邃的戰略判斷,為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提供了重要依據,同時開啟了中國對外政策一系列重大調整。

  實行改革開放後,為適應新時期國內任務的需要和國際形勢的發展,中國在外交政策上逐步進行調整和充實,以更好地體現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同時,中國還妥善處理同鄰國的歷史遺留問題,促進與周邊國家關係的改善和發展;推動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務實合作;提出“平等互利、講求實效、形式多樣、共同發展”經濟合作四原則……

  截至2007年底,中國已經同世界170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參加了10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簽署了近300個國際公約。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和地區事務,認真履行相應的國際責任,是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

  中國同世界的關係發生了重大改變,這也為中國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更好的國際環境。

  30年來,中國與主要大國關係穩定發展;同周邊國家睦鄰友好合作關係進一步擴大和深化;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取得重要進展;多邊外交豐富多彩,更加活躍;積極開展安全外交,全力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全面開展經濟外交;努力開展公共外交和文化外交;堅持以人為本、外交為民,取得斐然成就。

  “中國將始終不渝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始終不渝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面對未來,中國向世界作出了莊嚴的承諾。

  中國在與世界的交流中互利共贏

  30年前,鄧小平訪問日本,在乘坐“風一樣”快的日本新幹線高速列車時,深感中國與世界的落差,他説:“我們現在需要跑。”

  30年後,京津高速鐵路正式通車,其世界第一的速度遠遠超過了小平當年在日本乘坐的新幹線。與之相應的是,中國經濟的列車也正以同樣驚人的速度奔向世界。

  1978年的中國,的確到了一個需要“跑步”追趕世界的時候。這一年,當大多數中國人還不知道電視機為何物,美國家庭的電視普及率已經超過了70%,世界上第一個移動電話通訊系統已經開通。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塊著名的標語牌,至今依然屹立在蛇口工業區微波山下,無言地見證著中國經濟追趕世界的勇氣和歷程。中國的對外開放從蛇口工業區起步,逐步形成了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區域梯次開放的格局,實現了從貿易到投資、從貨物貿易到服務貿易領域不斷拓展,呈現了從數量小到數量大、從質量低到質量高的新趨勢。

  截止到2007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了21737億美元,比1978年增長了104倍。2007年我國外匯儲備從1978年僅有的1.67億美元迅速擴大到1.5萬億美元,由一個外匯捉襟見肘的國家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我國在世界貿易中的位次也從改革開放初期的第32位,提升到出口額世界第2位,進口額世界第3位。

  與之相應,中國經濟在“引進來”的同時,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從簡單的勞務輸出、産品輸出到跨國並購、資本出海,中國經濟全球化的步伐變得不可阻擋。

  2001年11月10日,世界貿易組織第四屆部長級會議主席卡邁勒擊槌通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鏡頭被很多中國人銘記,這一幕意味著一個曾經憂慮“被開除球籍”的國家進一步融入“全球化”的歷史進程。

  共同分享發展機遇,共同面對各種挑戰,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的發展進步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穩定也需要中國參與。

  從非洲大陸到南美,從中亞到東南亞,中國的發展和開放正為眾多國家的發展提供機遇。

  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03年至2005年,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GDP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13.8%,僅次於美國排名世界第二。

  2008年,一場發軔于美國次貸危機的國際金融風暴呈現出愈演愈烈之勢。在這場全球性危機面前,各大經濟體的攜手合作顯得尤為重要,而中國則成為其中舉足輕重的力量。

  從中國領導人承諾在全球金融危機中作出“積極努力”,強調“中國經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本身就是對全球金融市場穩定和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到中國人民銀行與世界各大央行聯手“降息”,再到4萬億元人民幣刺激內需舉措的出臺,中國正在以負責任的態度,同國際社會一道努力維護國際金融穩定和經濟穩定。

  在中西文明交融中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

  2008年,世界記住了兩個漢字??“加油”。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汶川加油”“中國加油”的呼喊讓世界人民見證了中華民族非凡的凝聚力。北京奧運會賽場上,許多外國觀眾把這兩個字寫在臉上,為各國運動員助威。

  不久前出版的美國《僑報》説,“加油”這個發音簡單的詞語很難準確翻譯成英文,卻成了最實用、流傳最廣的一個中國文化符號。

  透過這個有趣的細節,人們再次看到,中國文化正在對世界産生著日益深遠和廣泛的影響。改革開放30年,也是中西文明交融達到空前深度和廣度的30年。

  不可否認,這並非一次平滑的對接,而是在宏觀、微觀層面上都經歷了多番接觸和碰撞。

  人們記得一張著名的照片:1978年,法國服裝設計大師皮爾卡丹首次來到北京,穿著大衣風度翩翩地走在街頭,形成強烈對比的是,一些身穿臃腫冬裝的中國人與他保持著距離,好奇地望著他。當時,很多國人還將時尚視為“資産階級生活方式”而予以批判。

  今年,人們看到了另一張照片:8月8日晚,已然一頭銀發的皮爾卡丹坐在“鳥巢”裏,觀賞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天氣悶熱,他敞開了白襯衣的扣子,周圍是無數中國人——沒有人再向他張望。

  30年來,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種種有形和無形的溝通、對話、交流、碰撞中,國人逐步拓寬了視野,不斷用新的思維完善著自己對世界的認知。生活方式現代化只是表層的變化,當理性、平等、公正等現代文明精神進一步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普遍認同的理念時,人們發現,這個有著五千年曆史積澱的東方古國取得了何等巨大的進步。

  當年,鄧小平在訪問美國和日本之後,果斷地提出,中國必須向發達國家學習,再不改革開放就要被開除“球籍”。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正是在虛心學習人類文明並不斷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與此同時,世界則一點一滴地發現了古老而又年輕的中國獨有的魅力。榮獲國際大獎的中國文藝作品,在俄、法等國舉辦的“中國年”活動,春節、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等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文化符號,激起了各國人民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越來越濃厚的興趣,讓世界領悟著中國文明的精髓。

  一種語言的普及程度,常常是衡量一種文明影響力的標準。近年來,全球漢語學習熱持續升溫,已有100多個國家近3000所高等學校開設了漢語課程,全球漢語學習總人數達4000萬。

  世界文明史昭示了一個真理:文明間的交流融合是文明生命力的源泉。人類文化的進步,一靠批判繼承本國固有的文化遺産,二靠吸取外來的文化成果,實現文化創新。

  從這個意義看,30年改革開放的非凡價值不僅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必將被看作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重要篇章。

責編:居福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