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夕陽中的布什政府中東政策

 

CCTV.com  2008年06月10日 14:5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6月10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題為《夕陽中的布什政府中東政策》的文章説,不管人們贊同與否,布什政府七年多來的國際政策,確實在穆斯林(回教)世界和中東地區導致了巨大變化,超過了歷屆美國政府。只是這些變化並非符合華盛頓的初衷而已。

  文章摘錄如下:

  隨著民主黨總統初選塵埃基本落定,美國總統大選進入兩黨對決,而布什政府不可避免地步入夕陽階段。  

  《華盛頓郵報》曾經指出,再是奧巴馬高舉"變革"大旗,加上美國選民對布什政府內外政策的普遍失望,兩大黨至今還是大致維持了"爸爸黨"和"媽媽黨"的傳統角色:國防外交仍然是共和黨的強牌,而經濟民生則是民主黨的主要得分點。

  在奧巴馬和麥凱恩目前民調結果不分軒輊的情況下,若干美國論客開始談論可能的"10月份意外事件"。這樣的"偶然"一旦發生,完全可能成為總統大選的決定性因素。

  可能的"10月份意外"包括新的恐怖襲擊、捕獲或打死拉登、某個"溫和"阿拉伯政府垮臺等等,大多與中東地區有關。所以夕陽中的布什政府儘管人望極低,依然可能通過導演或促成一些"意外",來影響總統大選。

  另外,特別是第二任上,布什總統在內政上幾乎毫無建樹,"反恐戰爭"無疑將是他的最大歷史遺産,而中東政策則是"反恐戰爭"中最關鍵的部分,布什本人新近風塵僕僕親赴中東,是其明證。所以即便在其任期的夕陽期間,仍須密切關注。

  不管人們贊同與否,布什政府七年多來的國際政策,確實在穆斯林(回教)世界和中東地區導致了巨大變化,超過了歷屆美國政府。只是這些變化並非符合華盛頓的初衷而已。

  九一一之後,布什政府的中東政策一言以蔽之,便是以冷戰結束後全球無比的硬實力,按照美國自身利益和形象,來去實現"民主改造"穆斯林世界的軟目標。布什總統前發言人麥克萊倫的新書,揭露發動伊拉克戰爭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謊言和真正動機,是這一政策的最好注腳。

  這一新政策顯著背離了美國外交傳統,受到以猶太人士主導的新保守主義陣營的推動,而布什也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向以色列一邊倒的總統,甚至首次提出以色列可以永久佔有在約旦河西岸建立的許多殖民點,打破了歷屆美國政府的一項外交禁忌。

  可是從現實看,布什政府任上在穆斯林世界和中東地區促成的兩項最大變化,卻是第一,親西方"溫和"世俗勢力的衰落和邊緣化;第二,伊朗上升為波斯灣的"區域霸權"。

  這第一個事實結果,是筆者數次指出的布什中東政策的一個最大悖論,也即美式拜金主義無法在現有穆斯林世界中,扶植起一個具有道德操守、凝聚力和效率的世俗政府。 

  前些時候,筆者論及美國中東政策一個無法克服的困難,是缺乏當年托洛茨基的政治哲學和組織天才。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原由美國一手扶植,近來卻因政府腐敗和軍閥橫行而備受西方朝野抨擊。他6月初接受德國《明鏡》週刊訪談時,公開為自己的無能辯解説:"我希望我有塔利班那樣的士兵"。這充分説明了布什"民主改造"大計的無望。

  至於伊朗在波斯灣地區的崛起,固然屬於什葉派復興的大潮流,但也直接得益於布什政府的兩大軍事成就:與德黑蘭敵對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和伊拉克薩達姆政權的覆滅。

  幾週前,美國和沙特阿拉伯共同支持的黎巴嫩"中央政府"對真主黨發難,企圖大幅度削弱後者的實力。結果卻是真主黨發起一場反政變,迫使黎巴嫩政府史無前例地接受什葉派對中央政府施政的否決權,成為伊朗影響力上升的最新標誌。

  上述兩大發展,除了顯示美國在中東地區影響和外交杠桿的下降,更凸顯了以色列戰略地位的空前惡化,迫使以色列作出軟硬兩手反應。  

  在軟的方面,便是以色列新近撇開華盛頓,在土耳其與敘利亞就戈蘭高地歸屬進行秘密談判,旨在分化敘利亞與伊朗的密切合作。在硬的方面,便是以色列和國際猶太勢力繼續渲染伊朗對以色列的"生存威脅",甚至開始描繪未來中東核戰爭的前景。

  不能不注意到,在後一點上,以色列與布什政府之間具有很大的默契以至合作。繼續妖魔化伊朗,不僅是布什政府在夕陽中的積極政策,也可能成為美國大選前夕"10月份意外"的根源。

  前些時候,英文《亞洲時報》甚至報道:白宮已經向若干國會成員透風,準備在近期內對伊朗進行有限的"軍事懲罰"。但是以筆者之見,出於伊拉克泥沼的現實,華盛頓主動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會造成對共和黨相當不利的選民反應,而難以為跛鴨總統布什採納。

  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意外",在美國大選前卻無法低估。連德國前外長費舍爾新近也在黎巴嫩《每日星報》上作如是估測。儘管奧巴馬4日在華盛頓對超級猶太遊説勢力——美以公共事務委員會(AIPAC)信誓旦旦,筆者曾經指出美國不少猶太選民對他心存疑忌,這已經為《紐約時報》5月22日的專題報道證實。只是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新近捲入腐敗官司,或許會暫時淡化這一"意外"的土壤。(於時語)

責編:李星池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