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隨筆:美博物館不同收費政策折射理念分歧

 

CCTV.com  2008年03月01日 07:3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華盛頓2月28日電(記者 楊晴川)美國人熱衷收藏,且因本國歷史較短,在文化上有強烈的“補課”心態。或許部分因為這些緣故,美國成為全球博物館數量最多的國家。

  最新統計顯示,全美有約1.75萬家博物館,每年參觀者達8.65億人次,日均超過230萬人次。

  儘管如此,在全球博物館免費開放的潮流中,美國各地的博物館卻顯得“落伍”,免費博物館僅佔總數的約三分之一。

  不免費的博物館收費政策各行其是。有的全面免費開放,如首都華盛頓史密森學會下屬各大國家級博物館;有的分時段免費,如洛杉磯縣美術館;有的不僅收費,而且不斷漲價,如著名的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還有的參觀者必須付費,但愛給多少給多少,如西雅圖美術館。

  收費政策五花八門,有經濟上的原因。比如,成立於1846年的史密森學會由美國聯邦政府主辦,是集研究、收藏和展示科學及文化成果于一身的公共機構,每年領取數千萬美元政府撥款。它花納稅人的錢,因此按“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原則,下屬博物館一律免費。逛博物館於是成為華盛頓居民的一大休閒習慣。每到節假日,國會山附近的各大博物館遊人如織,熱鬧非凡。

  此外,美國一些州立和市立博物館也能從地方政府獲得較多資助,因而在收費問題上比較“大方”。但是,美國多數博物館享受不到這等“禮遇”,資金多靠捐贈,門票收入便成為重要財源。

  不過,一些人士指出,經濟問題並非美國部分博物館堅持收費的主要原因。據美國博物館協會統計,包括門票收入在內,美國博物館的經營收入只相當於其三分之一的運營成本,其他經費大部分仍需依靠私人捐贈和政府資助。

  因此,追根究底,是否收費折射了美國博物館在經營理念上存在的深刻分歧。實際上,美國博物館存在“收費派”和“免費派”之爭。在哈佛大學幾年前舉辦的全美博物館館長會議上,兩派曾發生激烈爭論。

  “收費派”代表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館長蒙特貝洛。他説,既然人們願意花大把錢聽音樂會和看體育比賽,為什麼同屬文化事業的博物館就不能收費?“免費派”代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館長勞裏則反駁説,免費開放是博物館的本分。勞裏説,博物館不是球場,也不是劇院,其功能更接近公共圖書館,傳播知識和提高民眾文化素質是博物館的首要職能,也是其道義上的責任。

  由於理念分歧,美國博物館走上了兩條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公共福利化或公司企業化。1971年,密蘇裏州聖路易斯市政府決定增加對博物館的資助,使聖路易斯市立藝術博物館成為全美率先實行免費政策的地方博物館。此後,美國各地許多博物館紛紛效倣。

  免費博物館增加是美國博物館參觀人數逐年增長的重要原因。美國巴爾的摩美術館館長博爾傑説,去年該館實行每天3小時免費,結果參觀人次翻了3倍,低收入參觀者大量增加。

  另一些博物館則走上了公司企業化道路,收費越來越高。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門票從幾年前的每張12美元漲到了現在的每張20美元。還有一些博物館大搞“多种經營”,利用政府的博物館免稅政策開設購物中心並舉辦大型會展,商業味越來越濃。

  總體而言,在地方政府和企業的支持下,越來越多的美國博物館在向免費開放的公共福利化方向發展。

責編:張托雅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