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獵星”行動充滿了太空戰的味道。圖為“標準-3”導彈和“伊利湖”號導彈巡洋艦合成圖。 路透社
24分鐘。
如果知道摧毀一顆衛星用了這麼短的時間,九泉之下的艾森豪威爾一定很不可思議。51年前,為了追趕蘇聯,實現美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探險者1號的升空,這位當時的美國總統帶領一群科學家苦心試驗了近兩個月。
北京時間2008年2月21日上午11時50分,在夏威夷西部海域,美海軍“伊利湖”號載有“宙斯頓”反導防衛系統的導彈巡洋艦發射了一枚“標準-3”艦對空導彈,在飛行了24分鐘後於距地面200多公里的高空擊中了時速超過2.72萬公里的失控衛星。
美國“獵星”威脅全球
“這是美國對太空的反導、反衛星系統進行實戰檢測,最後的成功全面驗證了美國對太空的反應能力無人能敵。 ”《太空戰》一書的作者、國防大學軍事專家李大光博士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説。
儘管美國軍方聲稱如果不對該衛星進行干預,它3月初墜落到地球時將對人類構成嚴重威脅,但這一看似合理的理由卻無法掩蓋其“獵星”行動的實際圖謀。
持相同觀點的還有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副秘書長滕建群。“這次進攻性作戰,説明美國已經具備太空攻防戰的實力,標誌著美國新的太空戰略武器體系的成立。”滕建群分析説,過去美國打衛星都是依靠單一軍種、單一兵器進行,比如F-15戰鬥機上挂一個導彈。但這次是海基的導彈、巡航艦,陸基的雷達,天基的衛星,完全是一個體系的參與,“這對其他國家來説是一個重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