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達爾富爾問題:緣部族資源之爭 成西方譴華藉口

 

CCTV.com  2008年02月25日 07:36  來源:環球時報  

  達爾富爾,這個幾年前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説還很陌生的名字最近被西方越來越多地提起,其中還夾雜着與中國相關的論斷,稱中國對達爾富爾發生的人道主義危機沒有盡到應有的義務,極端者甚至宣稱要“抵制北京奧運會”。這些人中有西方非政府組織,有主張對中國施壓的國外議員,也有像斯皮爾伯格那樣的好萊塢名人,這些聲音在西方媒體的配合下越來越響。與指責同時響起的也有“指責中國不公平”、“西方為達爾富爾流淚的背後是石油利潤”的聲音。許多人在問:達爾富爾到底是怎麼回事?

  “大國家,大問題”

  “蘇丹:大國家,大問題”,英國廣播公司2004年6月曾以這樣兩個“大”來形容蘇丹。擁有250萬平方公里國土的蘇丹是非洲大陸面積最大的國家;由於被認定發生了達爾富爾“種族屠殺”,它最近幾年幾乎成為西方媒體報道最多的非洲國家。被議論最多的達爾富爾位於蘇丹西部,在阿拉伯語中的意思是“富爾人的家園”。富爾部族是達爾富爾地區最古老、最主要的原住民。13世紀中葉起,穆斯林開始征服該地區,15世紀前後“富爾王國”建立。隨後幾百年中,它先後被埃及、奧斯曼帝國和英國控制。一戰後,被正式併入英國統治下的蘇丹。

  英國廣播公司2008年介紹蘇丹的特寫報道中用了兩幅圖片,一張是用於説明蘇丹地理位置的地圖,另一張則是一個黑人手拿着兩個受損的骷髏,背後是一片黃土和幾棵乾枯的樹。歷史上的蘇丹曾雨水豐沛、土地肥沃。20世紀六七十年代,隨着人口膨脹、放牧過度,這裡的荒漠化現象加劇,慣於逐水而居的阿拉伯牧民被迫南遷,並因爭奪水草資源與當地黑人部落髮生衝突。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乾旱襲擊了蘇丹大部分地區,達爾富爾等西部省份情況尤其嚴重。阿拉伯族居民與當地黑人部落之間因爭奪土地和水源而衝突增多。由於武裝衝突長期不斷,該地區許多地方一直處於混亂狀態。在長期的衝突中,達爾富爾人分為兩派,一派是以黑人為主的定居者,另一派則以游牧的阿拉伯人為主。2003年,北達爾富爾州首府被反政府武裝攻陷,達爾富爾危機爆發。很多西方媒體在報道達爾富爾危機時有意無意地忽略了以前的歷史,認為達爾富爾危機始於2003年,其實上世紀70年代末才是危機開始的源頭。

  為挽回頹勢,蘇丹政府軍借助阿拉伯人的武裝與叛軍作戰,但這股力量的參戰實際上惡化了局勢。它與反政府軍之間的戰事危及黑人部落與阿拉伯游牧部落在該地區的生存。若反政府軍獲勝,達爾富爾地區的阿拉伯人將遭驅逐、打壓或淪為“二等公民”;反之,當地非洲黑人部落也永無寧日。因此,戰事的發展使對立雙方日漸以種族劃界,紛紛投靠各自陣營,使衝突染上了種族衝突的色彩。西方有媒體稱,在長達一年多的衝突中,至少5000至8000人喪生,100萬人淪為難民。

  “西方為達爾富爾流淚的背後”

  1956年獨立的蘇丹與西方關係不和,一度與美國斷交,被指“支持恐怖主義”。2004年,西方一改對蘇丹政府的局外批評者角色,開始介入達爾富爾問題,並將該地區的部族戰爭定性為“種族滅絕”。美國總統布什4月發表聲明,公開要求蘇丹政府制止達爾富爾地區“針對當地原住民的野蠻行徑”,隨後,美國國會通過法案譴責達爾富爾危機為“種族滅絕”,達爾富爾危機迅速成為國際熱點。美、法、英、德、聯合國、歐盟、非盟、阿盟等的高官或領導人,走馬燈似地訪問蘇丹和達爾富爾。

  在政治施壓的同時,西方對蘇丹加強經濟制裁。美國、加拿大等一些西方國家的公司前後撤出了蘇丹。多數西方媒體認為此舉是為了制止蘇丹的人道主義危機、反對“種族屠殺”。但也有不同聲音。美國的一家基金會在網站上説,“記住如下場景———一隊由中情局訓練和武裝起來的叛軍推翻一個主權國家,從秘密營地實施跨界襲擊以及進行受到國際制裁和大規模宣傳運動支持的全部破壞活動。這聽起來像是1984年的尼加拉瓜或安哥拉。但這次是在蘇丹”。美國雜誌《Counterpunch》2004年8月刊登題為“西方為達爾富爾流淚的背後是石油利潤”的文章稱,為什麼西方在慘劇發生18個月後才想起干涉?文章説,一些左翼評論家認為,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希望在聯合國授權下用武力干預,這是伊拉克式的入侵,目的是推翻蘇丹政府,控制蘇丹潛在的大規模石油資源。

  英國《經濟學家》2007年在題為“石油因素”的報道這樣描述道:“很少有哪個國家像蘇丹這樣,在如此短的時間受益於‘黑金’的魔力如此之多。在過去7年,蘇丹擺脫了上世紀90年代初瀕臨崩潰的狀態,其GDP增加了兩倍,這全部拜賜於石油的發現和開採。它如今是非洲增長最快的經濟體。流光溢彩的辦公樓在首都喀土穆多了起來”。

  蘇丹的石油勘探始於上世紀50年代末,先是意大利公司,1974年美國的雪佛龍石油公司獲准進入,但是直到1999年第一批蘇丹原油才離開出口碼頭。“蘇丹內幕”曾在一篇長文中寫道:“自從在蘇丹發現石油,世界對蘇丹的注意力迅速擴散”。有人稱蘇丹目前探明的石油儲量已居世界第二,沙特、阿聯酋、摩爾多瓦、澳大利亞、印度、南非、英國、法國、美國的公司等都曾在這裡開採。

更多搶眼新聞:
十七屆二中全會今召開 討論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司令員調整
山西臨汾礦難3主犯被判無期 煤礦被處罰金1.8億
上海商品住宅均價跌破萬元 專家稱存一定偶然性
薩科齊與民眾街頭對罵 總統府拒絕置評(組圖)
勞爾卡斯特羅24日當選為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
北師大教授罵同行為屁眼教授 網友指其借罵出名
郭晶晶當國內外記者面耍大牌被指素質低(組圖)
1966年毛澤東隱居“滴水洞”:謎一樣的11天
林彪漂亮兒媳張寧近況(組圖)

1/2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