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印度洋周邊一直不太平 印度要打造“亞洲版北約”

 

CCTV.com  2008年02月22日 07:27  來源:環球時報  

  組建“印度洋村委會”的消息,是從2月15日閉幕的首屆“印度洋海軍論壇”中傳出來的。在這個有27個環印度洋國家海軍高級將領參加的區域論壇上,印度的一位副總統流露出印度要主宰印度洋的想法。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但卻不是世界政治經濟的中心。和亞太地區擁有美國、中國、日本不同,“畢竟印度洋缺少有影響力的大國”,是很多專家對印度洋沿岸國家綜合實力的一個分析。過去有些邊緣化的印度洋,能在印度的設想和倡議中變得更加強大嗎?

  印度想建“印度洋村委會”

  首屆“印度洋海軍論壇”2月14日在印度新德里開幕。在環印度洋的31個國家和地區中,出席的有27個,其中包括澳大利亞、埃及、沙特、法國(擁有法屬尼留汪島)、斯裏蘭卡、南非等。伊朗和巴基斯坦是印度洋沿岸的兩個重要國家,但都沒有派海軍將領與會。印度媒體分析説,伊朗對印度與美國日益走近很不感冒,而與印度關係磕磕絆絆的巴基斯坦不願意參加以印度為首的軍事同盟。

  儘管如此,印度政府還是對這次會議非常重視。印度總理辛格在開幕式上提議,為了印度洋地區的長治久安,沿岸各國應該組建一支治安力量,也就是一個地區軍事組織。印度IBN電視臺評論説,這次論壇是印度最近幾年最大的一次軍事外交動作,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只有以美國為主導的“西太平洋海軍論壇”可以與之媲美。“印度洋海軍論壇”的議題和宗旨與之類似,只不過是大洋的名稱不同罷了。辛格總理的提議也是想效倣美國,以維護印度洋治安為名,構建“亞洲版北約”。

  “印度洋海軍論壇”第二天又移師印度西部濱海城市帕納吉舉行閉門會。印度副總統哈米德•安薩裏還專程趕來,他建議印度洋沿岸各國應該建立一種合作機制,而這種機制假以時日就會發展成一個“印度洋村委會”。他説,印度洋就像一個村子,沿岸各國是這個村子的村民,這個村的村委會是一個自治機構,代表全村的共同利益,村委會成員通過協商解決分歧。經過兩天緊張的會議,與會27國的海軍將領討論了印度的提議,大都認為加強合作是必要的,至於是否建立軍事同盟,還要看與會各國政府對這項提案研究的結果。

  印度洋周邊一直不太平

  這次印度洋周邊國家的大聚會,讓人們對印度洋的關注增加了不少。在世界四大洋中,位於亞洲、非洲、南極洲和大洋洲大陸之間的印度洋是唯一以一個國家的名字命名的。在古代,印度洋稱為“厄立特裏亞海”,在古希臘地理學家希羅多德公元前5世紀所著的《歷史》一書中,意思是“紅海”。如今,厄立特裏亞只是印度洋所轄紅海邊的一個小國,根本無法代表世界第三大洋、佔世界海洋總面積l/5的印度洋。公元1世紀後期,羅馬地理學家彭波尼烏斯•梅拉可能是最早使用“印度洋”的人。此後,很長時間,歐洲把這片大洋叫作“東方的印度洋”。到了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東航尋找印度,便將沿途所經過的洋面統稱為印度洋。

  環印度洋地區的國家千差萬別,有11億多人口的印度,也有人口不到9萬的塞舌爾。近20億人信奉著佛教、印度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很多非洲原始宗教,同時講著近千種語言。僅在印度就有400多種,此外還有英語、法語、阿拉伯語,波斯語,泰語、緬甸語、印度尼西亞語、孟加拉語以及非洲國家的斯瓦希裏語、馬達加斯加語等。印度洋地區國家間經濟差別很大。從人均收入上看,有富得流油的海灣國家,也有人均GDP僅三四百美元的莫桑比克、孟加拉國等亞非國家。

  印度洋是一個北部封閉,南部開敞的大洋,是歐非兩大洲至東亞和大洋洲海運的必經之路,其周邊的中東和東南亞地區又是世界最主要的石油産區。這些複雜的地理情況,讓印度洋周邊地區一直存在著嚴重的宗教衝突,也是世界上局部戰爭多發的地區。印巴戰爭、斯裏蘭卡內戰、兩伊戰爭、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索馬裏內戰、也門內戰等等幾乎貫穿大半個世紀。

  除了這些局部戰爭讓“印度洋”屢屢出現在國際政治舞臺上外,印度洋並不是世界政治經濟的中心。“海嘯”在2004年底發生後,成了國際媒體這幾年説印度洋最多的一個詞彙。其實,印度洋承載著較大的運輸量,擁有世界l/6的貨物吞吐量和近1/10的貨物週轉量。由於中東地區盛産的石油通過印度洋航線源源不斷向外輸出,因而印度洋航線在世界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印度洋上運輸石油的航線有兩條:一條是出波斯灣向西,繞過南非的好望角或者通過紅海、蘇伊士運河,到歐洲和美國。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運輸線。一條是出波斯灣向東,穿過馬六甲海峽到日本和東亞其他國家。

  印度德里大學戰略學者查特吉教授對《環球時報》記者説,印度洋對於印度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印度一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於控制了世界的命脈。東亞國家要運送中東、非洲西海岸的石油回國,其船隊必然要繞行印度半島。以日本為例,它進口的石油88%來自中東,西南航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幾乎每隔100公里就有一艘日本超級油輪航行在這條全長1.1萬公里的海上運輸線上。

  控制印度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葡萄牙人16世紀進入印度前,印度人和阿拉伯人都有過控制印度洋的時期,但當時的印度洋始終處於一種自由和平的商業狀態,沒有誰有獨霸印度洋的想法。印度學者潘尼迦在《印度和印度洋———略論海權對印度歷史的影響》一書中曾經説,從16世紀起,“印度洋成為爭奪制海權的戰場,印度的前途便不再決定於陸地,而取決於印度洋”。潘尼迦説,達伽馬進入印度洋的意義不在於航海的成就,而在於葡萄牙國王把海洋當作私有財産的那種政策。

  印度洋歷史上曾被阿拉伯人、印度人和歐洲人控制,如今,美國、印度、澳大利亞和中東成了影響該地區地緣戰略的主要因素。美國是世界上為數極少的幾個瀕臨3個大洋的國家。美國海軍依託本土,就可以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施展手腳,而距離美國最遠的印度洋成了美國佈防最弱、保障最難的大洋。美軍設有太平洋、大西洋兩大艦隊司令部,而印度洋海域隸屬於太平洋艦隊的轄區範圍。從上世紀後半期開始,美國依託在迪戈加西亞海軍基地和駐守在海灣巴林的美國海軍第5艦隊,控制著印度洋的海權。

  擁有航母和核武器的印度,一直把自己看成是印度洋沿岸綜合實力最強的國家。印度獨立以來,歷屆政府都把印度洋視為“命運之洋”、“未來之洋”,並謀求控制印度洋,把印度洋作為成就大國夢想的“根據地”。

  澳大利亞是南印度洋上的大國,但近80%的人生活在東部的太平洋沿岸。在澳大利亞人看來,印度洋地區現在缺少凝聚力,總體實力上根本不能和亞太地區相比。上世紀90年代前,在澳大利亞的國際戰略中,印度洋地區並不是重點,更關注北方(歐美)和東方(亞太)。印度的經濟改革和南非獨立等事件,讓澳大利亞開始向西看,逐漸重視這個擁有近20億人口的地區。最近一些年,澳大利亞也有學者建議成立“環印度洋經濟合作委員會”,他們認為,參照亞太地區的合作模式,這樣的區域組織會對印度洋地區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印度洋過去有些邊緣化

  在這次論壇中,印度副總統安薩裏還明確表示,印度洋西部地區被西方勢力控制,在阿拉伯海、亞丁灣、阿曼灣和紅海等海域都有西方國家的據點。印度洋東部地區基本上由沿岸國家自己掌控,而這些國家大都勢單力薄,因此加強合作是大勢所趨。但有分析認為,印度構想的“印度洋村委會”很難在近期內成立。印度海軍參謀長梅赫塔希望伊朗和巴基斯坦能夠參與下屆“印度洋海軍論壇”,因為沒有這兩個國家的參與,印度洋的“統一戰線”就是不完整的,其戰鬥力就是有限的。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問題專家傅小強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説,印度洋過去在國際政治中的地位比較邊緣化,畢竟缺少有影響力的大國。荷蘭、葡萄牙、英國等列強在殖民統治亞洲時,把印度洋當成了掠奪亞洲財富的通道,進行了大量的鴉片貿易,很多亞洲國家的財富通過印度洋又運送到歐洲。印度洋地區多局部戰爭,但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印度洋捲入戰爭的程度沒有太平洋和大西洋深。

  冷戰時期,印度洋地區的海權戰略格局出現了新的情況,不僅蘇聯的核潛艇頻繁出現在印度洋,而且美國也試圖在印度洋的島礁上設立海軍通信設備。區域外強國對印度洋的戰略企圖引起了印度的警惕,為此,印度曾提出過“印度洋和平區”的口號,抵制外來勢力進入。“印度的安危繫於印度洋”,“印度絕不允許任何大國控制印度洋”這樣的話,在很多印度人的學術著作中出現。日本共同社去年底曾報道説,由於中國、日本和美國“不是印度洋周邊國家”,因此被排除在此次論壇之外。

  傅小強分析説,印度在印度洋上一直很活躍,很重視在印度洋的利益,把印度洋當成自己的“後院”,上世紀90年代還搞過環印度洋地區合作聯盟,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但發揮的作用不大。最近幾年,印度洋發生了一些變化,環印度洋國家更加看重“海權”,特別是印度,與環印度洋的南非、澳大利亞等國的關係拉得比較近。“9•11”後,印度與美國、法國、英國等大國也在印度洋上進行過軍事演習。

責編:李秀偉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