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沙特阿拉伯國王阿卜杜拉(右)在利雅得會見到訪的法國總統薩科齊。薩科齊當日晚抵達利雅得,開始對沙特阿拉伯進行為期兩天的正式訪問。沙特是薩科齊此次海灣三國之行的首站。在結束對沙特的訪問後,他還將訪問卡塔爾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新華社/路透
首次獲得海軍基地 大把捧回石油美元
1月13日至15日,法國總統薩科齊帶領一個由6位部長和400多名企業家組成的龐大代表團,對沙特阿拉伯、卡塔爾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三個海灣國家進行了一次閃電式訪問。不知是某種巧合還是預先安排,薩科齊到訪的一些國家恰好是美國總統布什剛剛訪問和即將訪問的國家。兩個大國總統在同一敏感時段和敏感地區開展穿梭外交活動在歷史上並不多見,因此,此行引起了國際輿論的廣泛關注。
自薩科齊就任總統以來,法國四面出擊、出人意料的外交行動,在國際舞臺上已産生了積極影響。在政治方面,法國重新調整了大國關係,加強了對重大國際事務的介入,從中得了不少分。在經濟方面,法國通過頻繁的高層接觸與訪問,推動了與各國的經濟合作與交往,獲得了一個又一個“大禮包”,撈到不少實惠。
據愛麗舍宮發言人説,薩科齊的海灣三國之行,是一次“恢復和重建與海灣國家友好關係的政治對話之旅”。由於薩科齊的外祖父是猶太人,薩科齊上臺後又稱以色列為“朋友”,這使得阿拉伯國家對薩科齊政府的外交走向一直心存疑慮。為了消除雙方之間的不信任,訪問期間,薩科齊表示要尊重宗教的多樣性,強調當今世界需要文明政治,文明政治的作用是要使文明全球化,不應僅限于單一的文明模式。此外,薩科齊還就巴以和平進程、黎巴嫩政治僵局、伊拉克局勢、伊朗核危機以及地區安全等問題與三國領導人交換了意見。各方都認為,最重要的是要認真傾聽對方的表達,並保持溝通與接觸。
針對海灣國家對伊朗核計劃的憂慮,薩科齊在海灣之行中呼應了美國對伊朗的強硬政策,力圖説服海灣國家發揮作用,與聯合國安理會及歐盟一起,加大對伊朗施壓,迫使其遵守國際義務,終止敏感的鈾濃縮活動,按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要求,作出“補充保證”。
儘管這些海灣國家出於地緣戰略原因不願得罪和刺激伊朗,希望保持地區和平與穩定,但是各方都對加強軍事合作頗感興趣。而薩科齊此次訪問海灣三國的最大亮點,是法國與阿聯酋簽署了一個備忘錄。根據該備忘錄,法國將在阿聯酋境內建立一個可駐紮400—500人的永久性海軍基地。這將是法國首次在海灣地區擁有海軍基地。這一海軍基地將建立在波斯灣出口處的霍爾木茲海峽附近,其戰略意義極為重要。
在經濟上,薩科齊此行也所獲頗豐。法國與沙特在鐵路、航空、海水淡化、教育科研等多個領域簽署了若干份合作協議,總金額可能高達400億歐元。在未來20年中,沙特各種建設項目的預算將達到5000億美元,法國希望能夠分享到更大的“蛋糕”份額。目前,法國在沙特的項目金額佔有率只有3.5%,遠遠低於美國的15%和英國的6%。
法國公司在卡塔爾拿到了價值4.7億歐元的電力合同,同時簽署的協議還涉及民用核技術及石油液化氣等領域的合作意向。
根據法國核能技術公司與阿聯酋簽訂的一項和平利用核能協議,法國將在阿布扎比建造和開發兩個核反應堆,總價值將達60億歐元。這是繼利比亞、阿爾及利亞之後,法國提供核能合作的第三個阿拉伯國家。此外,法阿雙方還商討了金額高達140億歐元的合同計劃。
以外交行動促進經濟合作,以經濟合作拓展外交空間,借助外交成果激活國內經濟,這是薩科齊改革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法國重塑大國形象的基本依託點。(駐法國記者 顧玉清 )
相關鏈結:
責編:李秀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