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新聞分析:阿富汗、伊拉克為何頻頻被“突訪”

 

CCTV.com  2007年12月25日 11:10  來源:人民日報  

    最近,阿富汗、伊拉克頻頻接待“突訪”。12月23日,意大利總理普羅迪“突訪”阿富汗。此前,法國總統薩科齊和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也于22日前後腳“突訪”阿富汗,陸克文21日還訪問了伊拉克。近來,“突訪”阿富汗、伊拉克的西方領導人還有英國首相布朗以及德國總理默克爾。從表面上看,這些領導人“扎堆”造訪是趕在聖誕節前勞軍慰問。但有分析認為,阿富汗、伊拉克年底被這麼多西方領導人“突訪”,足見那裏局勢堪憂。當然,最苦的還是伊拉克和阿富汗領導人,除了被衝突和暴力困擾得身心疲憊,還要強裝顏面接待這一波又一波的不速之客。

    其實,此類“突訪”並非什麼新鮮事。早在2002年1月7日,阿富汗戰爭開打不久,時任英國首相布萊爾于當夜突然抵達喀布爾,開了“突訪”先河。2003年初伊拉克戰爭爆發後,美國總統布什也開始了“突訪”之旅。當年11月28日,布什“突訪”伊拉克。2006年3月1日,布什“突訪”阿富汗。今年9月,他又攜國務卿賴斯等要員再次“突訪”伊拉克。或許是蒙受了布什的“感召”,更多的西方軍政大員開始涉足此類“突訪”。

    此類“突訪”之“突”在於:一是事先不公佈,令公眾備感突然。曾有人質問道:“此類訪問為何總要偷偷摸摸地進行?”二是有時連被訪國領導人也蒙在鼓裏,全然不知將有“貴人仙至”。例如,2005年12月18日,美國副總統切尼“突訪”伊拉克,伊過渡政府總理賈法裏直到與他見面才知曉。三是安保措施極其嚴密。今年12月初美國國防部部長蓋茨造訪阿富汗和伊拉克時,不僅有眾多保鏢貼身“護駕”,他本人還穿上了防彈背心。

    不過,雖説同屬“反恐陣營”,但在具體動機和目標方面,突訪者之間卻常常有著某種耐人尋味的差異。每逢布什“突訪”時,除了凸顯其反恐戰略正在取得進展,表明對被訪國政府的支持,給美軍將士打氣等等之外,也有呼籲、要求盟國堅守反恐陣地的用意。而2004年5月9日西班牙國防大臣波諾“突訪”伊拉克的使命,則是為了加快從伊撤軍的步伐。此番陸克文“突訪”伊拉克時也向外界表明,澳大利亞將於明年6月從伊拉克撤軍。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實,即使反恐陣營內部,亦非“鐵板一塊”。就連布什也在12月20日承認,在阿富汗問題上,他最大的擔心是,北約盟國會因“對阿富汗感到厭倦”而“打算離開”,並稱美國應該努力説服北約盟國,堅持就是勝利。

    透過此類突訪,不難得出如下結論:首先,儘管反恐戰爭即將進入第七個年頭,但阿富汗、伊拉克的安全形勢依然沒有大的起色。西方軍政大員出於自身安全的考量,斷不敢大張旗鼓,招搖過市,因而不得不事先封鎖消息搞“突訪”。有例為證:今年5月19日布萊爾在卸任前“突訪”伊拉克。他剛抵達巴格達“綠區”不久,3枚炮彈便在“綠區”內爆炸。其次,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伊拉克總統塔拉巴尼等同為西方的反恐盟友,他們與西方的合作也不是一年半載,但此類“突訪”多少表明,他們對安全局勢的控制能力尚未得到西方盟友的認可,其“忠信度”仍在經受著檢驗。

    由此看來,此類“突訪”之所以如此之多,實在是情勢所迫,不得已而為之。所以,只要伊拉克和阿富汗亂局尚存,此類“突訪”就還會持續下去。(王南)

責編:趙德禮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