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薩科齊上任後首次訪華不僅成為中國媒體報道的焦點,更吸引了全球媒體的目光。對於此次中法取得的經濟成果,許多西方媒體在報道時都流露出了羨慕的語氣。然而,除了羨慕經貿合同外,一些西方媒體再次彈起了“人權”的老調,拿人權問題“反復提醒”來訪的薩科齊和中國。其中又以一向愛“指點”中國人權問題的德國媒體尤為明顯。
德國《明星》雜誌稱,“默克爾因為會見了達賴而得罪了中國,薩科齊的做法卻和默克爾不一樣,他顯然盡可能地低調處理對於中國政府而言有批評性的話題———儘管他在五月十六日的就職儀式上宣稱,他將替‘被暴政和獨裁壓迫的人’説話”。最新一期德國《明鏡》周刊也在“糖醋外交”的文章中稱,德國人不能只為經濟利益而不提中國的人權現狀。文章在評價薩科齊訪華時説:“歐盟其他成員的態度將起很大的作用……問題是,薩科齊到底能不能將德國的立場變為歐洲的立場,或是他想在外交和經濟上漁翁得利。”
然而,種種雜音依然難擋中法兩國此次交流的成果。正如法國《費加羅報》26日對中法兩國領導人的周日晚宴評價所説的那樣,“雖然席間雙方在一些問題上存在分歧,但並不影響繼續溝通的大門敞開着”。法國著名的《解放報》26日也發表評論文章稱,法國總統薩科齊此次訪華的立足點是更多贏得與中國戰略夥伴關係的深入,邀請這個東方大國在國際舞臺上與法國一起扮演“積極的角色”。
責編:李秀偉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