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搶北極爭南極 全球打響新“冷戰”

CCTV.com  2007年11月11日 17:51  來源:北京晚報  

    冷戰結束後,有西方學者曾預測:這個世界會由於經濟全球化而變得更有秩序。但是,如今的現實卻在不斷地警告我們:全球化之船正把我們帶入不確定的未知海域。在這個海域中,舊有的波瀾沒有平息,它與新生的波瀾匯合在了一起。最近在南北兩極發生的事情,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

    自今年8月以來,兩極的新聞就不再只是探險或奇遇,而是充滿了火藥味的吵鬧與紛爭。加拿大、俄羅斯相繼在北極舉行了大規模軍演,美國、俄羅斯、加拿大、丹麥、瑞典先後向北極派出了科考隊,俄羅斯人甚至將一面國旗插在了北冰洋的海底。英國則于最近提出,將要求獲得南極大片海床的所有權。為什麼兩個冰雪之地成了“香餑餑”?

    北京時間10日更是傳來消息,探險家丹尼斯施密特率領的探險隊在北極發現了一塊小島,有可能改變該海域的競爭格局,引發新一輪的北極爭奪戰。

      一、極地爭奪之來龍去脈:主權之爭由來已久

    北極領土紛爭始於上世紀50年代初,當時加拿大率先宣佈對北極享有主權,並一直加強在該地的軍事力量。而鄰近北極的美國、丹麥、俄羅斯、挪威等國也都沒有放棄對該地區擁有領土主權的要求。美國則在北約組織成立後,在北極線上部署強大的軍事力量。丹麥提出北極海底山脈是格陵蘭島海脊的自然延伸,丹麥就對該區域資源擁有開發權。俄羅斯則一再重申包括北極在內的半個北冰洋都是西伯利亞大陸架向北的延伸。

    而早在1908年,英國就第一個提出對南極擁有主權。隨後,新西蘭、澳大利亞、法國、智利等也紛紛提出對南極的主權要求。而美國和前蘇聯也再三表示保留對南極提出領土要求的權利。經過數次磋商,1959年,英國、法國、阿根廷、日本等12國簽訂《南極條約》,宣佈暫時“凍結”對南極的領土要求。此後,相關國家簽訂《關於環境保護的南極條約議定書》,決定全面禁止南極的礦産資源開發活動50年,使南極爭奪在表面上暫時趨於平靜。而到2009年,《南極條約》中規定的50年“凍結”限期將滿,相關各國將對條約進行新的修訂,因此各國再一次將此議題擺上臺面。

     

     這是2007年9月21日發佈的北極冰帽的對比照片:上圖拍攝于2005年9月21日,下圖拍攝于2007年9月16日。聯合國等機構共同成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預測説,如果溫室氣體的排放不大幅減少的話,北極海冰到本世紀末可能“幾乎完全”消失。 新華社/路透

     二、極地爭奪之南北魅力:全球變暖使開發可行

    北極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礦物和漁業資源。全球變暖正在使北極地區冰面以每10年9%左右的速度消失,使得在北極開發資源已不再是遙遠的夢想。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報告,人類目前尚未發現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中大約有25%分佈在北極地區,數量高達在100億噸左右,北極很可能會成為下一個中東。此外,未來的北極還可能成為國際航運的熱門海域。未來10多年裏,北冰洋內可能出現“通航大道”。專家認為,如果冰層融化持續加速,從歐洲開往亞洲的船隻將不必遠走巴拿馬運河,而可以沿北冰洋海岸,穿越白令海峽,抵達亞洲。開闢北極航線是人類500年來的夢想,由於距離更短,通過這條航線的運輸成本要比傳統航線低四成,而北極也將會成為人類消夏的好去處。

      全球變暖讓北冰洋變寶藏

    素有“白色沙漠”之稱的南極有什麼魅力呢?根據已有的地質數據,在南極大陸及周邊海床,煤、鐵和石油的儲量均為世界第一。南極還是地球上最大的天然淡水庫,佔整個地球表面淡水儲量的72%。南極區域的水道航運前景也是搶灘南極的國家的另一個目標所在,如果未來的航線能縱貫南美和歐洲,那麼有航運權的國家無疑將獲得豐厚收益。

     

資料圖片:資源豐富的美麗南極

      三、極地爭奪之最新動態:多國接連“出招”兩極“戰火”重燃

    俄羅斯北極插旗掀風波

    8月2日,俄羅斯小型潛水艇“和平1號”抵達北冰洋4261米深的海底,在北冰洋底插上了一面鈦合金俄羅斯國旗,這一舉動被外界解讀為俄宣示對北極的主權,世界一片譁然。在這片冰冷的極地上,一場“主權爭奪戰”也就此拉開了帷幕。

    儘管插旗事件讓俄羅斯遭受了國際社會的巨大壓力,但俄在北極問題上的態度並沒有變軟。8月7日,總統普京接見北極深海科考隊員時表示,這次科考成果應作為解決北極地區歸屬問題的依據。此外,俄羅斯戰略轟炸機于9月初在北極地區舉行了為期兩天的軍事演習。俄羅斯自然資源部長特魯特涅夫10月30日還表示,俄將於今年年底前向聯合國提出對北極地區的領土要求。

      美加丹針鋒相對

    俄羅斯的舉動立即遭到了加拿大、美國、丹麥等許多國家的強烈反對。除了口誅筆伐外,各國更是以“實際行動”迅速作出了回應。加拿大總理哈珀于8月8日奔赴北極進行視察,宣示主權。與此同時,加拿大武裝力量還進行了大規模軍事演習。

    在北極問題上,美國自然不甘落後。在俄插旗後僅4天,美海岸警衛隊的破冰船開赴北冰洋。此外,美海岸警衛隊正準備在阿拉斯加州北部修建一個基地,目的是著眼未來海上航運和海底自然資源開發。

    丹麥一支科考隊也于8月12日啟程,前往北極進行科學考察,以證明羅蒙諾索夫海嶺為丹麥所屬格陵蘭大陸架的延伸,從而宣稱對這一地區擁有主權。

    隨後,德國和法國也相繼向北極地區派遣科學考察船。

    9月底,英國也加入到爭奪北極的行列,它聲稱對北極附近大西洋水域水下大陸架擁有主權,試圖獲得與丹麥、冰島有爭議的羅卡爾島附近地區豐富的油氣資源的開採權。

      北極“戰火”蔓延至南極

    就在各國還在為北極問題爭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英國于10月16日表示,英正在進行資料的蒐集和處理,將向聯合國提出對南極領土的要求。

    對於英國的舉動,阿根廷表示“強烈不滿”,並“絕對反對英國領土擴張”。而智利則表示不會放棄在南極的領土權利,智利將向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出對南極的領土要求。

    忙於北極問題的俄羅斯又來關注南極,極地考察船11月踏上征途。領隊瓦盧金表示,他們的目的是開採南極大陸蘊藏的510億噸油氣資源。他説:“我們必須嚴陣以待,原材料價格對國際社會具有巨大影響力。”

    智利9日發佈公報,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將在智利總統陪同下訪問南極。儘管聲稱此行的目的是“致力於應對全球變暖”,但在極地如此火熱的情形下,潘基文的南極之行隱含的意義耐人尋味。

     英國智利都來爭“領土” 潘基文去南極反“圈地”

     

    11月9日,在智利位於南極的弗雷空軍基地,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走在雪地裏。當日,潘基文抵達南極訪問,他是首位訪問南極的聯合國秘書長。 新華社/法新

     四、極地爭奪之專家訪談

    極地的所有權如何決定?這場“爭奪戰”對中國將産生怎樣影響?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採訪了國家海洋局的專家。

    《北京晚報》:關於解決北極和南極的紛爭,國際上是如何規定的?

    專家:根據現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由於目前沒有證據表明任何一個國家的大陸架延伸至北極,北極點及附近地區不屬於任何國家,北極點周邊為冰所覆蓋的北冰洋被視為公海和屬於全人類共同繼承財産的國際海底區域。

    當然,北冰洋沿岸各國需按照《公約》的規定,劃定其大陸架與國際海底區域之間的分界線。《公約》規定,“沿海國大陸架在海床上的外部界限的各定點不應超過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350海裏,或不應超過連接2500公尺深度各點的2500公尺等深線100海裏。”這條包含“或”字的含混規定就是惹起爭端的“罪魁”。

    俄羅斯插旗之舉,就是衝著國際法的盲點而來,其他北冰洋沿岸國也都想儘量把本國大陸架外部界限向外擴張。表面上是北冰洋沿岸國之間的爭奪,實質上還將影響到全人類的利益,沿岸國大陸架範圍的擴大就意味著國際海底區域的縮小。

    而南極情況不同於北極。1959年的《南極條約》凍結了各有關國家對南極的領土主權要求,管理權現在屬於“南極條約組織”。只是目前有些國家對已被“凍結”幾十年的領土主權要求以及礦産資源的勘探開發權利提出新挑戰。

    《北京晚報》:隨著全球變暖帶來的兩極自然變化和愈演愈烈的“爭奪戰”對我國有何影響?我國目前的極地政策是怎樣的?

    專家:我國地處西北太平洋,北極的自然變化過程以及受全球變暖而産生的變化,深刻影響著我國的周邊海域、氣候和生態環境等。極地豐富的資源、極地特殊的研究和利用價值以及在全球氣候變化等方面的影響都將對我國社會經濟和科學的發展産生重要的影響,我們應予以高度重視。

    我國目前對極地的關注主要集中于自然科學研究領域。中國第24次南極科學考察即將於本月中旬啟動。本次科考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為在南極內陸冰穹A地區建立中國第三個南極科學考察站進行選址測量。鄧小平1984年為南極考察的題詞:“為人類和平利用南極做出貢獻”,這是我國極地工作的根本宗旨,也同樣適用於我們的北極工作。(金靜)

責編:樊靜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