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在朝鮮首都平壤“四 二五”文化會館前,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左)與韓國總統盧武鉉(右)握手。 新華社發
近年來,伴隨著朝鮮核問題及六方會談的曲折演進,爭取舉行第二次南北首腦會晤之議一直不斷,但由於種種原因,事件並未發生。此次南北雙方之所以能就此事達成一致,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六方會談經過艱苦的外交努力,取得了不少新進展。今年2月,六方會談發表了共同文件,就落實朝鮮半島無核化起步階段行動達成協定,使得2005年9月以來停滯不前的會談進程取得了重要突破。
此後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總幹事及核查人員先後受邀訪朝,朝鮮邀請美國首席談判代表、助理國務卿希爾訪問平壤,並兌現其承諾關閉了寧邊核設施。這一總體形勢,為第二次朝韓首腦會晤的舉行創造了有利的氣氛和條件。
其次,朝鮮方面政治和經濟的雙重需要。從政治上説,韓國即將於12月舉行新一屆總統選舉,事關日後誰執掌韓國權力和奉行何種對北政策。就韓國政壇及政治力量的分野看,向來有所謂“保守”和“進步”之分,前者以現在在野的大國家黨為代表,後者則以當前的執政力量為代表。就選舉形勢看,目前情形對大國家黨有利,由於該黨對北方一向奉行較為強硬的政策,而以開放國民黨等為代表的“進步”力量則更多地奉行對北接觸及和解的政策。
因此,對朝鮮來説,後者的總統候選人上臺對其比較有利,而大國家黨上臺則可能對其不利。在這一情形下,朝鮮通過把牌打給現任總統盧武鉉及其所代表的力量,或能助其一臂之力,從而使自身獲益。
與此同時,朝鮮還有經濟上的需要。朝鮮經濟本就面臨各種困難,最近又遭受了嚴重水災的打擊,今年糧食歉收已成定局,這就使得這种經濟上的需要顯得更為迫切了。
第三,韓國方面也有需要。目前當政的這一屆韓國總統和政府執政將近五年,總的來説,沒有取得明顯政績,執政力量內部分合不定,凝聚力也並不強。在此背景下,若能在金大中總統平壤之行的七年之後,實現第二次南北首腦會晤,則將能在一定程度上製造某種“轟動效應”,通過達成一些協議和發表宣言,彰顯自身政績,從而在史冊上留下一筆,同時也為自己這邊的總統候選人創造某種有利條件。因此,儘管所提出的方案並不是韓方一直希望的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回訪首爾,而是韓國領導人再訪平壤,韓方也願意妥協,並接受了這一方案。
第四,不排除這樣一種可能性,即南北雙方代表在8月初的秘密接觸中向對方作出了迄今外界尚不清楚的某種許諾或諒解,促進了雙方就此事達成一致。(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 任曉)
責編:徐文華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