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
勞工案中中國原告家屬以及中國律師手捧已經去世的中國勞工照片走上大街抗議日本法院的判決
日本首相夫人安倍昭惠在晚宴上發表講話
3月14日,央視《東方時空——岩松看日本》報道組在日本採訪已經整整十天。製片人劉愛民説今天是在日本採訪非常特殊的一天:有兩件事情跟中國都有關係,但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件是當天下午日本東京高等法院對一起中國勞工案進行審判,以“國家無答責”和訴訟時效已過為由審判中國勞工案敗訴;另一件事情是當天晚上日本東京的日中友好協會在王子飯店舉行了一個晚宴,歡迎250名來自中國10多個省、自治區的中學生到日本東京進行交流——這個中日交流的項目已經讓一千多名中國中學生來到日本住在日本民眾家裏進行交流和學習。安倍首相的夫人安倍紹惠也來參加了晚宴,並且發表了非常熱情洋溢的講話,説她非常喜愛中國的文化,並且將竭盡全力地為推動中日關係的友好而做出自己的努力。
岩松説,就在這同一天,面對這兩件事情你會有失望,同時又會看到一種希望。當日在法院門口,有義憤的中國人,有一百多位日本支持中國勞工訴訟的後援團成員,還有幾十家的日本媒體對勞工訴訟案敗訴的事件高度關注。晚上同是在這個城市,同是和這個國家的人面對面,晚宴上熱情的氣氛給人的感覺又是無比的溫暖。
這種矛盾,在對日本的第二大報《朝日新聞》的主筆若宮啟文的採訪中得到了很好的詮釋。岩松説他有兩段分析相當精彩。他説日本存在著一種“第二年現象”,就是頭一年日本可能與亞洲國家,尤其是中國、韓國有一些重要的舉動,做出很多的改善,但是到了第二年,就突然會出現讓這些國家非常非常反感甚至國民感情發生逆轉的另一個方向的走向。所以“第二年現象”集中反映了日本的這樣的一種心態:就是一方面它去面對歷史,可是另一方面覺得面對歷史之後,又想自己搞點什麼,在驕傲感覺和恥辱感之間來回地遊移。
另外他又談到了這樣的一個觀點,他給我們讀了《朝日新聞》對日本國民進行的一個調查,這個調查顯示,愛日本國的日本國民有90%多,而這90%多裏頭又恰恰有85%的被調查者認為日本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反省。他給了報道組一本書,書的封面圖畫非常能概括日本面對歷史的一種很矛盾的心態:左手是憲法,那就是戰後的一種和平的憲法,右手是天皇的一種體制,代表著一種傳統,中間有一行字叫“漂流中的日本政治”,沒有一個清晰的終點的感覺。
岩松説,他的這番非常理性分析的確反映了日本國內面對歷史的矛盾心態。日本既有靖國神社這樣的一種歷史觀,同時又有像和平紀念館這樣的另外一種更接近真實的歷史觀。你從這個角度看,它可能是讓你生氣的,或者是讓你感到不解,而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你能看到很多良知和正義的東西。像今天勞工案敗訴的時候,中方來的是當事人,而後援團都是日本人。
岩松説這感覺有點像此時此刻的季節,知道春天不遠了,但是花畢竟還沒有開,乍暖還寒。
責編: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