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潭縣白石鄉馬家堰,有一個叫寺門前的小地方。3月22日前後,這裡的人們紛紛將目光投向海峽東岸的台灣島。牽動他們神經的,是寶島之上進行的一場選舉——國民黨馬英九與民進黨謝長廷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這群人,是馬英九在大陸的親屬。
馬家先祖本姓趙
濛濛春雨中,記者來到了馬英九的祖籍地——湘潭縣白石鄉寺門前。這是典型的南方丘陵之鄉,放眼望去,到處是起起伏伏的綠色。在春雨的浸潤下,莊稼、樹木和野草顯得格外青翠,空氣也清新得沁人心脾。寬闊的湘江水波不驚,從白石鄉東南部靜靜流過。
聽説記者來意,“馬氏六修族譜理事會”委員馬英貴老人笑著説:“馬英九和我是一輩的呢!我們是湖田馬氏(注:湖田是馬英九祖輩遷至湖南後的第一個落腳點)第22代孫,都是‘英’字輩的,取自族譜裏的‘上尊大人,英才繼起 ’。”
馬英九曾多次提出,自己是東漢名將馬援的後代。管理馬氏族譜的馬大洋老人爽快地搬出族譜,指點著告訴記者:“馬援是東漢名將,因功累官拜伏波將軍,他的後人遍佈全國各地,湖南湘潭的湖田馬氏,便是其中重要的一支。馬英九説自己是馬援的後代一點都沒錯。不過,要是追溯到戰國時期,馬英九的老祖宗並不姓馬,而是姓趙,就是趙國名將趙奢。趙奢出生在河北邯鄲,曾率領趙國軍隊大敗秦軍,因功勳卓著,被趙王賜號為‘馬服君’。從那時起,馬英九的祖上開始改姓馬,直至現在。”
1335年,馬家祖先遷到江西,參加了朱元璋的紅巾軍,奉命追殺陳友諒,從江西進入湖南,從此在湘潭縣安家落戶,繁衍生息。
祖父馬立安 “萬事皆空善不空”
馬立安於清朝同治年間(1868年)生於湘潭縣馬家堰寺門前,民國十六年(1927年)卒于衡陽衡山縣。
在馬氏後人的記憶中,馬立安是一位為人寬厚、中國傳統文化滲入其骨髓的鄉紳。碼頭邊三塊有近百年曆史的大石碑,就是紀念馬立安等人捐資興建碼頭的功德碑。功德碑旁,兩尊眉目已不很清晰的石獅子遙望著江面。
記者來到侯玉昭老人的家。老太太雖已年過九旬,但仍能清楚地記起“1948年看著馬英九的父親馬鶴淩離開家鄉”時的情景。有關馬立安她也知道不少:“我嫁到這裡的時候,馬立安已經去世了。但他在我們這裡太有名了,我從老人們那裏聽説了很多他的事情。”馬家發展到馬立安這一代,家業已經非常大。馬立安很會做生意,開有鑄鐵鍋廠、屠宰廠、米廠等。馬家的店舖也很多,大多臨江建在碼頭旁,交通便利,生意非常紅火,“光賬房先生就請了3個呢!”此外,馬家還有300多畝水田,雇了40多名長工,管家也有好幾個。“你們剛才看的那個碼頭,就是馬立安捐錢修的。附近的羅家壩龍山橋、陳江口義渡、育嬰堂,修建的時候,馬立安也都捐了錢。”為了勉勵後世,馬立安還留下了“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的遺訓。據説馬英九台北的辦公室裏,就挂著這副對聯。
侯玉昭老人依稀還記得這樣一首歌謠:“南北二兵幾萬千,人人醉倒寺門前。湖南團總誰第一,天下聞名馬立安。”清朝末年至民國初年,馬立安曾主持團練(舊時地方鄉紳為對抗盜匪、保護鄉土而自行組織的武裝)10餘年,還經常拿出自家銀兩犒勞路經附近的軍隊。
碼頭南邊不到100米的地方,是馬英九家已經湮沒的祖屋院墻。但馬立安最後的“足跡”卻不在寺門前。沿湘江大堤往南前行5公里多,就到了馬立安的長眠之地———茶恩寺鄉雙陽坪村。馬家祖墳完好如初,氣勢猶存。村支書告訴記者,這座墓園修建於1928年,除了漢白玉石碑和水泥墓園,其他部分用的主要是三合土(土、沙和石灰的攪拌物),所以十分堅固。
村支書告訴記者:“我聽祖輩人説,1924年,馬立安當總保鏢的弟弟去世後,當地的土匪惡少常來欺負馬家人。後來,馬立安不得不把家搬到湘江對面的衡山縣。幾年後,他在衡山去世了。據説他生前交代一定要落葉歸根、葬在湘潭。因此,他的子女便將他的棺木用船從湘江對面運了過來,葬在自家的這處田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