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台北十一月二十三日電 (記者 劉舒凌 黃少華)一場有關兩岸交流二十周年的研討會二十三日起在台北舉辦。台灣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當天表示,大陸正在發生劇烈變革,但兩岸經貿還有機會之窗,台灣必須用更積極的方式看待問題。
二十三日,“國策研究院文教基金會”在台灣政治大學舉辦“臺海兩岸交流二十周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在兩天會期中,台灣産學研各界知名人士將就兩岸交流的總體評估以及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農業、國際因素等方面進行七場次研討,並分別舉辦兩岸經貿、兩岸交流圓桌論壇。
“台灣如何面對兩岸經貿發展新情勢”的議題在會中引發討論。
台灣工業總會榮譽理事長侯貞雄在發言中表示,二十年前,大陸正開始創造各種誘因吸引國際投資,因同文同種的關係臺商捷足先登,補足了大陸産業機構空缺的中小企業這一環。但大陸經濟現在快速崛起,傳統的中小企業臺商已經不再受到依賴。
長期觀察大陸臺商成長的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院長陳明璋認為,根據他所掌握的調查,十多年來,多數臺商的利潤率逐步下降;面對大陸各地對於外來資本進行“挑商選資”,臺商的進一步發展須努力建立內銷市場的渠道、品牌,或許還有一點機會。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張榮豐表示,實際上在二000年以後,當局在處理投資大陸政策上面,只剩下積極開放與積極管理兩種選擇,而不是用理性、用經濟學語言來思考。
他認為,台灣對經濟發展缺乏遠景規劃,而陷在開放或不開放的爭論當中;台灣的未來只有與國際接軌,但今天還只是停留在口號,國際化是空的。
張榮豐説,對於大陸經濟崛起,不能人云亦云,必須組成台灣自己的團隊進行基礎研究,再不認識大陸經濟,勢必陷入單維度的思考。不過他多次提出的研究計劃尚未獲當局的補助。
洪奇昌認為,長期以來,島內對於臺商投資大陸幾無共識,有人認為它將造成經濟衰退,也有人將大陸看作不可喪失的市場。
洪奇昌説,一九九二年,台灣開始醞釀亞太營運中心時,兩岸經濟實力結構還有相當距離,但如今主客易位,可以運用的十年優勢時間已經喪失;大陸對內積極進行産業轉型,劇烈的變革正在發生,但兩岸經貿還有機會之窗,台灣必須用更積極的方式看待問題。
剛卸任電電公會理事長的金寶電子董事長許勝雄説,從一九八七年兩岸交流解禁以來,兩岸密切的經貿合作帶動大陸産業發展以及轉型升級,近幾年台灣能保持較好的成長,其實也和兩岸經貿息息相關。
大陸現在産業條件改善後,開始處理環保節能等有能力做的事情。他相對樂觀地表示,台灣企業應該把産業創新、産品創新方面的優勢發揮出來,他們還是有傲人能力;當局則應當協助企業建構研發中心、營運中心、籌資中心乃至發貨中心。
許勝雄還認為,中共十七大報告強調兩岸要朝和平方向發展,這是個契機;在兩岸發展新時段,應運用智慧、重新考慮過去的思維。
責編:韋梁春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