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10月26日訊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25日參與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成立大會時,提出“濕地銀行”概念。他説,從南到北可做濕地之處,應做系統化的整理研究與規劃,將濕地修復,有些則可以委託非政府組織(NGO)來進行。
據台灣東森新聞報道,謝長廷在參與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成立大會時,首度提出“濕地銀行”概念。他強調,台灣應與世界進步力量接軌,讓世界知道台灣不能消失,並且是世界進步的重鎮。
謝長廷説,他主張經濟成長、社會公義、以及環境人文等三者成為等邊三角,同步成長,如果無法平衡成長,經濟發展也不一定會帶來幸福。
謝長廷也對馬英九的論點做出反駁。他説,有人説他不重視經濟,雖然追求更多物質、金錢、佔有資源是生物本能,但若一直鼓勵年輕人拼經濟,會扭曲其價值觀,他認為,應該鼓勵年輕人多追求理想。
謝長廷也説,如果台灣目標是衝高GDP到9%或10%,台灣只會重回世界工廠路線。他認為,這種目標將是沒有前途的發展,因為台灣已經走過那個階段,應往高生活質量邁進。
自台灣的陳水扁接任民進黨主席後,謝長廷正式復出,但把選戰的重點改為了拼“入聯”,此舉遭到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的諷刺,稱他是不重民生與經濟。謝長廷於是近日頻頻在各種場合發表經濟政策。他于18日下午在“我的財經與兩岸政策”的演講中表示贊成開放大陸資金來臺、證券投資及投資移民,但他認為國防科技、台灣特有技術、農業技術等仍須加以管制。
隨後,謝長廷22日參加台灣銀行所舉辦的“經濟金融論壇”,又針對重新發現台灣傳統産業的價值議題提出看法,他表示將以改善租稅制度、外勞政策以及協助廠商解決土地、資本需求,來活化台灣傳統産業,解決失業問題。他也強調政治與經濟息息相關,有安定的“立法院”,才能提升台灣的競爭力。頻打經濟牌,謝長廷似乎也要向外界證明,他並不是不看重經濟民生。
責編:韋梁春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