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10日電 台灣《聯合晚報》10日刊出特稿文章説,陳水扁的兩岸政策是正確還是錯誤,台灣當局和民間對兩岸經貿的認知落差已經給了清楚答案。臺當局無力為普遍企業創造優良的投資環境,卻只是一再為“可能賺錢”的方式提出警告。
文章説,陳水扁稱不該把台灣的命脈鎖在大陸的同時,應該反問為什麼就是無法鎖在台灣。他説“三通”議題的討論,政治意涵已經遠遠超過航運需求,事實上陳水扁卻始終沒有為台灣創造有利的談判空間,反而是以更“政治化”的作為,進而一步步犧牲掉了經濟上原可能的優勢。
陳水扁“執政”任期僅剩200余天,他對“馬蕭配”所提的“兩岸共同市場”,整整修理了大半年,聲音“分貝”很高,可是卻還是蓋不住民間這幾年來對他兩岸政策的批判。陳水扁提出不少數據,以強化自己“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論點,但兩岸經貿不是光只在數據上進行辯證,或是蒐羅少數成功案例即可“以偏蓋全”。
文章説,謝長廷必然要在兩岸經貿上提出自己的一套見解。可惜,外界對他到底要怎麼因應兩岸嚴重失衡的經貿互動,還是一無所知。尤其謝長廷不時擺蕩在陳水扁的緊縮路線和自詡的開放路線間,到現在還是讓人霧裏看花。陳水扁的兩岸政策已是日落西山。此刻,外界關切的,不是謝長廷如何評價“馬蕭配”的主張,而是他到底有沒有能力帶來“黎明”。
責編:劉莉岩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