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深圳商報:李宇春明人請別做暗事  
移動用戶
聯通用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09日 21:00 來源:

  深圳商報消息:無法找到中國人收看世界盃賽的準確數據,央視及各地方檯可能都有收視率的統計,但數字化技術再發達,也難以精準全。這些天來,我總能聽到身邊不相識的人,在談世界盃賽,編輯部的郵箱裏,來稿量比往常要多得多,所以,泛泛説世界盃賽對隔岸觀火的中國影響不小,不誇張。

  而這期間發生的兩件事,其影響力之大,甚至超出了“隔岸觀火”。先是黃健翔“解説門”事件,現在是李宇春“槍手捉刀球評”風波。

  對前者,央視不激烈也不低調的處理手法,已基本上畫上句號。儘管不一定就沒了余震,但再加評説,已無必要。對後者,卻不妨一議。

  世界盃開賽前,因為存在著的競爭使然,眾媒體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目的卻是同一個,搶讀者看客,搶市場,以增強、擴大自身的影響力。精選來的大家、名流,做嘉賓、搞主持、開專欄,不一而足,不亦樂乎。新聞理論説“名人之事乃新聞”,名家觀點也就自然有市場。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真正的大家,是不會越界而不懂裝懂,甚至是找“槍手”“捉筆代刀”的,比如賈平凹、劉心武、陳忠實、陳村等等。但名人就不同了。大家一定是名人,名人未必盡大家。這年頭,有名往往意味著生財,注意力經濟使然,古時説“成名成家”,現在變為“成名成富”,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更多的人想成名致富,於是泥沙俱下魚龍混雜,鮮花敗草牛鬼蛇神蜂擁而出,什麼“姐姐”、“寶貝”,什麼“超女”、“猛男”,只要能成名、賺錢,幹什麼都行,怎麼幹都行,身體寫作、中性人形象、冠之“藝術”的行為,花樣便層出,無奇不有,唯“羞恥”不存。

  我不知道李宇春超女懂不懂足球,懂多少,但她聞名遐邇,開專欄説説自己的觀球感受,人們,尤其是她的歌迷,可從另一種方位了解她,這本來也不是什麼不可為的事。

  但先有媒體報道説,“她自言那些球評文章非自己所親自寫的”,引發“解説門”之後又一場大辯論,接著她又公開聲明——“將她的説法寫成‘承認槍手捉刀’完全是出於斷章取義,如果有媒體再就此事惡意炒作,自己將會通過經紀公司追究其法律責任”;“球評是交給公司工作人員打理”,並非某媒體所理解的“有槍手捉刀”;“她對足球有很多自己的看法,每天也有很多自己的感受,但是有時候會很忙,沒有時間自己親筆寫下來,只能向工作人員口述,由工作人員代為整理成文字,但是並不表示工作人員就是槍手,可以説世界盃期間的每一篇專欄都是她自己的作品,工作人員只是負責把她的語言記錄、整理成文字”。

  口述而由他人記錄整理成文,這當然前有古人後見來者,現實中更不鮮見,無可厚非,不是什麼問題。如果有問題,也只是李超女之聲明與實情是否完全相符。這外人自無從考查,不得而知。如果真的如她所聲明的那樣,報道“捉刀説”的記者、媒體,當向她及其擁躉道歉,李超女也可以看在這一“不自覺的炒作而使己名更響”實際效果的面子上,名人大量一笑付之。現實如此,受爭議説明受關注,受關注則擴大了名聲,名聲越大越受關注,這種“良性循環”,可遇而不可求啊!

  我願意“捉刀説”真的是場誤會。以小人之心度人,絕對大傷誠信社會的建設,對社會中的所有人都只是有大害而無絲益。而對李超女而言,既然立了合同,再忙,也當盡可能自寫,否則事前就不要應允。名人忙,往往身不由己,特別是李超女,名聲如日中天,其經紀人、公司,不可能不排好她的日程。口述而讓人記錄整理,畢竟與親自操刀難免有差異、出入,也因其難能讓人信服,難免産生誤會。

  我還建議,李超女如有可能,當亮相央視五套做嘉賓,親自向公眾説説所看的比賽及感悟。名人,明人,不做暗事,以徹底臣服尚存疑慮之徒,徹底以正視聽。

責編:翟國銳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