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向心始於文藝復興 意法兩國歷史關係由來 
移動用戶
聯通用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09日 08:36 來源:

  體壇週報消息:勒戈夫?Le Goff?是法國著名史學家?“新史學派”在歐洲的代表?現任巴黎高等社會科學院院長。世界盃意大利對法國決賽前夕,意大利《共和報》對他專訪,主題是意法兩國的歷史,特別是政治和文化關係。

  在輝煌的古羅馬帝國,意大利是世界的中心,法國是古羅馬的屬地。但古羅馬帝國解體後,情況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勒戈夫指出:“其後意大利風光不再,四分五裂,有教皇國,公國、王國等許多國家,而法國則成為君主國和民族國家。” 在1870年統一之前,所謂的意大利實際上是一個地理概念,因此法國人有時乾脆用意大利一個地區的人代表意大利人,以示藐視。勒戈夫介紹説,在中世紀,法國人看不起意大利人,因為當時不少意大利北方的倫巴底人在法國經商,他們因借高利貸而聲名狼藉,而法國人乾脆稱所有的意大利人為倫巴底人。

  然而,偉大的文藝復興改變了法國人對意大利人的看法。勒戈夫説:“文藝復興本質上是意大利的,法國人為之著迷,他們欣賞意大利,特別欣賞意大利城市,尤其是佛羅倫薩和威尼斯。當然也有達芬奇,他是一個曠世天才,後來被法國國王邀請到法國,最後也在法國逝世。但與此同時,意大利也是外族征服的對象,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意大利戰爭’時期。外族對意大利特別感興趣的是米蘭和那不勒斯,因為倫巴底富庶,而那不勒斯是通向東方、通向Gerusalemme的橋頭堡。法國是征服意大利的主角之一,但最後失敗,1559年簽訂Cateau Cambresis條約,放棄在意大利的所有政治與領土權力。”

  17世紀是Barocco時代,羅馬城的藝術,特別是Bernini的雕塑,對法國影響很大,儘管在嚴格的意義上,羅馬是教皇所在的“永恒之城”,不是一個真正的意大利城市。勒戈夫還指出,在這個時期,意大利在戲劇尤其是喜劇方面也成為楷模,思想家Vico是法國首批歷史學家的榜樣。法國大革命時期,拿破侖的法國軍隊席捲意大利,並讓自己的親戚和兒子在意大利一些地方掌權。

  18世紀中葉,皮蒙特王國試圖統一意大利,加富爾首相與拿破侖三世結盟,策劃對奧地利的戰爭,以便將奧地利勢力從意大利北方驅逐。戰爭爆發後,拿破侖三世反悔,背著皮蒙特王國與奧地利簽訂了停戰協議。但意大利統一勢頭不可阻擋,1860年意大利基本統一,1870年法國在普法戰爭失敗,撤出在羅馬保護教皇的軍隊,教皇國也被統一,羅馬成為意大利首都。統一後的意大利還是窮國,19世紀開始有較多意大利移民涌往法國,勒戈夫稱當時法國存在著反對意大利人的種族主義,普羅旺省所有意大利人均被稱為皮蒙特人,而在法國其它地方,“意大利麵條”就是意大利人的代稱。然而,這並不妨礙意法之間的密切關係,勒戈夫以自己為例説:“我母親的爺爺是意大利人,出生在熱那亞附近。我們全家都沒有忘記這個意大利血統。”

  20世紀意大利和法國關係一度惡化,勒戈夫分析説,這主要是意大利誕生了墨索裏尼的法西斯思潮,而且意大利是德國的盟友,也就是法國的敵人。勒戈夫指出:“但在二戰之後,雙方關係在歐洲聯合的背景下重新熱乎起來。但今天不僅僅是政治關係的問題,長期以來,意大利一直是法國藝術家和知識分子的聖地,意大利文化對於法國人是獨一無二的。”

責編:高穎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