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晚報消息:在一個經營足球的強人手下,國際足聯逐步成為最具實力的國際單項體育協會。而作為一個足球運動的世界盃,也越來越在足球運動的過程中,多了商業的味道,世界盃越來越成為商家必爭的“搖錢樹”。
世界盃帶來滾滾財源
1974年,
巴西人阿維蘭熱登上國際足聯主席寶座的時候,國際足聯的賬戶上僅有24美元的結余。此後,爭取利潤的最大化成為了世界盃的終極目標。1974年德國世界盃時,國際足聯的長期贊助商僅有阿迪達斯和可口可樂,贊助費用也少得可憐。從1982年的西班牙世界盃開始,阿維蘭熱不斷擴大贊助商的數量,而且選擇只局限在市場佔有率最大的跨國集團。富士、吉列在1982年加入官方贊助,1990年的萬事達,1994年的麥當勞,直到2002年的韓日世界盃, A vaya、現代汽車和東芝電子一同進入世界盃,國際足聯的贊助的商業收益形成了井噴效應。
2006年的德國世界盃,拿到具有同行業排他權的一級贊助商的資格,至少要支出3000萬歐元到5000萬歐元,二級贊助商也水漲船高,6家德國本土僅獲得本屆贊助權的公司,也要至少付出3000萬歐元的贊助費,總共21家贊助商為國際足聯帶來了7.5億歐元的直接收入。
4年後的2010年南非世界盃,贊助商的最低門檻將抬升至6500萬歐元。
32支球隊在綠茵場上搏殺,牽動著全球數十億的眼球來追逐,國際足聯在世界盃的商業快感中微笑著。小組賽當中,首次參賽的多哥隊險些鬧出首例罷賽事件,原因是教練、隊員沒有拿到他們應該得到的獎金。“這點錢,算什麼!”國際足聯絕對不允許這樣的污點沾染到大力神盃上,慷慨地替多哥足協買了單。
責編:張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