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消息:到德國後,聽到一個關於歐洲人對待金錢存在不同觀念的笑話:當在路上拾到一歐元時,法國人買了一支玫瑰花送給情人,意大利人則買了一塊巧克力自己享受,只有德國人趕忙把這一歐元存到銀行裏去。
德國人對金錢有著一種複雜、特殊的情感。他們工作時非常認真,“
磨洋工”、偷懶的事情很少發生,他們兢兢業業地工作,目的就是努力掙錢,不停地儲蓄。因此,從對待金錢的態度和觀念上,連德國人都説:“我們很像中國人。”德國人喜歡儲蓄的原因是德國人從來都是喜歡實實在在地擁有金錢,這與德國人腳踏實地的民族性格有關。為此,德國人甚至不太願意接受“抽象”的金錢。相比歐洲其他國家,德國人更喜歡用現金,而不喜歡使用信用卡,所以在德國酒店住宿時,酒店往往更願意客人支付現金,而不是使用信用卡消費。
德國人還非常注意節儉,過度的消費在德國不受歡迎。德文中“消費”這個詞,其內涵就略帶貶義,帶有“耗盡資源”的含義。肆意炫耀金錢在德國被視作失禮的行為,奢侈的精品不為德國人所青睞。曾經有一些來自中國的遊客,在德國旅遊期間到一間餐館用餐時,依然像國內那樣點了一大桌子菜,最後許多菜沒怎麼吃就結賬走人。誰想到在旁邊的幾名德國老太太看不下去了,她們出面指責這些中國人的奢侈行為,但那些中國的“大款”們卻認為自己出了錢,怎麼消費是自己的事情,用不了旁人多管閒事。雙方爭吵之下,德國老太太們勃然大怒,並馬上報了警。在德國還真有這樣的經濟警察,結果警察對中國的“豪客”們進行了罰款處理。
德國是一個高稅收、高福利的國家,德國人看起來收入很高,但工資的一半需要交稅,所以打工者與失業者的實際收入,其實相差無幾。德國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就是要“均貧富”,避免國民生活水平出現太大的貧富差距,但這卻使得不少人寧可選擇失業去領取救濟金。德國普通人家並不經常去餐館吃飯,因為德國的消費稅高達16%。在德國當老闆很難,企業納稅會達到盈利的60%以上,這也是很多德國公司將公司關閉或將總部轉移到其他國家的重要原因。
當然,正因為德國人節儉的金錢觀,使得德國在“二戰”後能夠迅速重新崛起,一度成為了世界第三經濟強國。德國的經濟狀況目前雖然由於兩德統一而受到了影響,但是德國人務實的金錢觀,預示著德意志民族在將來依然會有美好的前景。
責編: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