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慕尼黑6月22日電 (新華社記者李麗、汪涌)
米盧的名言“態度決定一切”在中國足壇風靡一時。在他把中國隊帶進2002年韓日世界盃後,這句話更成了金科玉律。
然而,“態度決定論”並沒有幫助中國隊繼續進軍德國。這並不説明米盧這句話是錯的,只是對中國隊並不適用。
德國世界盃22日又排定兩組座次,出線的分別是歐洲的意大利、非洲的加納、南美的巴西和大洋洲的澳大利亞。來自四個大洲的球隊,分別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了足球。加納的大起大落,是非洲人散漫性格和情緒化的真實寫照;巴西令人眼花繚亂的傳切配合和即興發揮,充分體現了桑巴舞者的個性和創造力。
態度,其實是一種信仰。它指揮球場內外的一切言行。
對浪漫的意大利人來説,足球是防守的藝術,所以於沉穩中見威力。
對能歌善舞的加納人來説,足球就是音樂和舞蹈,所以他們起起伏伏。
對崇尚創造力的巴西人來説,足球是街頭自由的追逐,所以他們在球場上和散步一樣自如。
對膀大腰圓的澳大利亞人來説,足球就是袋鼠瘋狂,所以他們能夠勇敢往前衝。
而中國足球來説呢?中國足球沒有態度,至少,沒有上升到信仰的高度。
信仰必須神聖,必須富貴不淫,威武不屈,貧賤不移。而中國足球在長期功利性環境的熏陶下,處在一種完全世俗化的境地。正如同中國人拜百家菩薩,見佛就磕頭,見廟就燒香一樣,中國足球也是今天信這個,明天拜那個。頻繁改弦更張,態度永遠不堅定。
因此,中國足球永遠無法同非洲球隊一樣放鬆,更無法同意大利一樣堅實,同巴西一樣藝術。
態度確實可以決定一切。但態度的形成是一個過程,它是一種信仰的建立,一種文化的積澱。亞洲並不是一塊有着深厚足球土壤的地域,但態度可以培養。看看我們的鄰居日本和韓國吧,一個堅定地師從巴西藝術足球,一個狂熱地模倣荷蘭全攻全守,他們都在逐漸形成自己的信仰,而無論這種信仰是土生土長的,還是海外進口的。
而中國足球呢?正應了那句話,信什麼都好,就怕你什麼都不信,或者,什麼都亂信。
米盧給中國足球指出了一條道路,但他肯定明白,在一種功利性的環境中,建立一種態度無異於蜀道之難。當然,他幸運地把中國隊帶進了韓日世界盃,但那不是態度決定的,而是“上上簽”決定的。
至少到目前為止,中國足球所謂的“態度決定論”,還只是一個噱頭。
責編:左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