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美媒體點評:民族性格決定激情 有人歡喜有人憂 
移動用戶
聯通用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18日 18:58 來源:

  搜狐體育消息:搜狐體育訊:上一週,許多球隊還在對世界盃滿懷憧憬,希望在6月9日柏林的賽場上,能夠迎接到鮮花與掌聲。但是,這一週,許多人的夢破裂了。甚至有的球隊最應該做的事情是預定返程的機票。運氣好的話,也許還會有打折。

  他們也許還不明白,他們究竟錯在哪。

  失望的不僅僅是球員。還有熱愛足球的球迷。這種痛苦與失望在他們心中,持續的時間更長,傷痛更深。

  人們常説,民族的性格與民族對待失敗的方式有關。有人自我埋怨;有人埋怨他人;有人哭泣;有人鬱悶;有人能夠自控;有人需要宣泄。

  最常見的表現是找替罪羊。1950年,巴西作為東道主,在決賽中輸給了烏拉圭。人們將指責紛紛指向守門員巴博薩,認為“巴博薩是國家災難的象徵”。50年後,巴博薩去世了,但是國人似乎仍然沒能原諒他。巴西1950年沒能捧起大力神盃,但畢竟巴西是五屆世界盃冠軍。

  相比較而言,荷蘭人更加能夠控制自己的感情。但是,當1974年荷蘭隊在決賽輸給聯邦德國之後,荷蘭成為了淚水的海洋。有人曾作出這樣的評論:“1974年荷蘭在世界盃上的失利是繼第二次世界大戰和1953年洪水之外,荷蘭遭受的最大災難。”從此,荷蘭隊的失利常常伴隨著悲劇英雄的色彩。意大利也是這樣。2002年韓日世界盃,裁判的判罰使得意大利兵敗韓國,從巴拉莫到米蘭,天空中充滿著悲情。

  英國也無一例外。同樣是在2002年韓日世界盃上,英國隊對陣巴西隊。門將西曼對小羅的任意球完全判斷失誤,英格蘭隊的世界盃之旅嘎然而止。在世界盃上的失利, 並不是打擊自尊心的唯一辦法。有些球隊還更加不幸。烏拉圭曾經是兩屆世界盃冠軍,但是在附加賽中輸給澳大利亞,無緣德國世界盃。

  這就是世界盃。這就使足球。足球是圓的,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特別是在世界盃這個四年一度的節日裏,人們比平常更加情緒化。有人歡喜有人憂,這也許就是世界盃的魅力!這也許就是足球的魅力!

  相關鏈結:世界盃媒體集粹(6月17日)

責編:于忠寧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