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成都10月19日電(記者史春東)看了全國女子曲棍球錦標賽後,中國曲棍球協會秘書長楊超感嘆地説,全國不到十支的隊伍,選手200來人,想挑一些隊員進國家隊好難。作為中國優勢項目,培養新人已是當務之急。
2006年全國女曲錦標賽在此間落下帷幕,全國9支隊伍參加比賽,國家隊選手因備戰亞運會沒有回母隊參賽,一些隊鬧“人荒”,不得不找青年隊球員補空。
楊超介紹説,因隊員青黃不接,國家女曲征戰世界盃時才召回了退役的老隊員。從馬德里回來後,國家隊主教練金昶伯專程到成都,想看選手。他們在交換意見時認為,國內選手都到齊了,而理想的選手太少。他們認為,各隊選手的身體條件不錯,比賽也打得還算規範,但她們身上暴露的問題卻很明顯:基本功普遍不好,動作不協調,打球時重心太高;體能訓練強度不夠,無氧體能特別差,場上的拼勁差。這些問題説明中國的教練執教水平不高,缺乏創新。許多選手是走速成路,基本功不好,發展到一定程度就難上新臺階,這也是制約中國女曲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
楊超感慨地説,荷蘭曲棍球俱樂部有230個,曲棍球人口18萬人,打球人中最小的6歲,大的60多歲,基礎很好。又如,雅典奧運會冠軍德國隊,奪金後她們的獎金並不多,但德國人真正喜歡曲棍球,獎金多少並不影響她們打球的興趣。
中國女曲在近年取得優秀成績後,各地方開始重視了,但是力度仍不夠。楊超説,協會準備在幾個方面著力工作:全面推廣曲棍球的普及發展,面向學校,體教結合,在社會上發展俱樂部,俱樂部社會化,多方辦俱樂部;抓提高和普及,特別是從小培養打球的學生,從6、7歲抓起;抓教練的業務水平,培養高級裁判等。(完)
責編:賈文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