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職業生涯不會因此停頓-周鶴洋的棋路歷程  
移動用戶
聯通用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04日 10:27 來源:

  搜狐體育消息:儘管未能問鼎富士通盃僅添一項無關緊要的亞軍,留下如許遺憾,但周鶴洋再次登上世界大賽的決賽舞臺,在證明自己的同時,也在證明著龍輩棋手不甘寂寞的現實。古來“敗軍之將不言勇”,但應看到勝敗乃兵家常事,作為一個圍棋愛好者,首先應該是一個支持者,棋手本人對於失敗痛過任何外人。

  不如將傷痛放過一邊,畢竟圍棋生涯還很長。

  周鶴洋1976年生於牡丹之城洛陽,父親是一名圍棋愛好者。1984年,鶴洋在洛陽機車工廠子弟小學開始接觸圍棋,啟蒙老師是王佳強5段。王佳強的老師是著名的“中原棋王”陳岱,門下弟子過100段,門下有汪見虹、王冠軍、王海鈞、康佔斌、馬石、李豫川、梁雅娣、王蕊等人。

  學棋不久,他參加了那時僅有的幾個兒童比賽,均取得不俗的成績,首屆“神童杯”他在比賽中將當時大名鼎鼎的四大神童-常昊、羅洗河、王治國和劉鯤鵬-一一斬于馬下。那屆比賽常昊奪得冠軍,周鶴洋因小分較低而列第四。隨後在“泰山杯”全國棋童賽中奪得亞軍,師姐梁雅娣奪得冠軍。

  1986年,10歲的周鶴洋入選國家少年圍棋集訓隊。30多名棋手競爭,最終只能留下14人,周鶴洋因成績不佳一度面臨退隊危機,但羅建文等教練認為周鶴洋學習刻苦用功,勝負心很強,並沒有將他摒棄,對此周鶴洋非常後怕的回憶道:“國少隊從1980年成立至今,只有兩個棋手沒因成績不及格而離隊,一個是我,一個是謝赫。”巧合的是兩人今年都加盟山東隊成為隊友,同時在國際棋戰中戰績輝煌。

  1992年,16歲的周鶴洋開始在比賽中嶄露頭角。在當年的世界青少年錦標賽青年組決賽中,周鶴洋戰勝台北周俊勳奪冠。同年還獲得了第五屆“霜花杯”的冠軍。小龍輩棋手奪得世界冠軍的三人:常昊、羅洗河、周鶴洋,都曾在這個比賽中奪冠。

  90年代初,為培養中國後備人才,聶衛平與馬曉春將當時的希望之星常昊、周鶴洋、王磊、劉菁、邵煒剛、羅洗河收入門下,是為著名的“聶馬六大弟子”。那時他們的棋藝水平還不成熟,在霜花杯特別指導棋中甚至被聶馬打至讓二子。

  1995、1996年,常昊在中日擂臺賽上橫掃日本一流棋手,威鎮棋壇,成為小龍輩棋手噴發的開端。周鶴洋獲得1996年的全國個人賽冠軍,獲得了參加世界大賽的機會。1997年在第十屆富士通盃八強戰中,當時七段的周鶴洋以半目擊敗了如日中天的“神算子”李昌鎬,震驚棋壇。

  1999年,周鶴洋第二次獲得全國圍棋個人賽冠軍。那時周鶴洋的棋藝已經開始走向成熟,此後相繼在眾多比賽中取得佳績。

  那時常昊已經成為國內的五冠王,在國內除馬曉春外幾乎沒有對手。但唯獨對周鶴洋毫不辦法,總難過他這一關。1999年,常昊與周鶴洋同時打進了第四屆NEC杯的決賽,而奪冠的最終還是周鶴洋。2000年,第二屆中國棋聖戰,衛冕冠軍常昊竟然被周鶴洋4-0零封。

  性格溫和的周鶴洋,在棋藝生涯中的表現也似乎總是不慍不火,沒有大開大闔的表現。2002年,是其師弟王磊的爆發年,他進入了當年的三星杯決賽,但惜敗于韓國曹薰鉉九段。周鶴洋則悄然取得了中國名人戰的挑戰權,並終結了馬曉春的名人戰13連霸記錄。2003年年初,周鶴洋打進了第八屆NEC杯的決賽,但最終成了王磊的犧牲品,以半目失去再次問鼎ENC杯的機會。好事多磨,他以此獲得亞洲盃的參賽權,卻最終奪冠。那一年常昊陷入低迷,韓國圍棋達到頂峰,亞洲盃冠軍成為中國棋手唯一拿得出手的國際成績。

  2004年,周鶴洋在名人衛冕戰中,以2-3不敵邱峻,痛失名人頭銜。10月,擊敗邵煒剛奪得阿含桐冠軍,年底,取得了天元戰的挑戰權。

  2005年,周鶴洋進入了第五屆春蘭盃的決賽,這是他首次進入世界大賽的決賽,對手是李昌鎬。三月份,在長沙的三番棋中,周鶴洋首局以半目獲勝,次局在優勢下被李昌鎬扳回,還以半目。第三局以中盤告負痛失奪冠機會。隨即在四月份的天元挑戰賽中,前2局以1-1打平,在關鍵的第三局中,失去一舉獲勝的機會被古力翻盤,再次無緣國內冠軍。

  2006年,周鶴洋進入第二屆倡棋杯的決賽,對手是首屆冠軍孔傑。這一次,“濟公”沒有讓機會溜走,2-0痛快的獲得了國內獎金最高的棋戰冠軍。

  整個2006年上半年,周鶴洋的國內外棋戰可謂喜憂參半。國內棋戰除獲得倡棋杯冠軍外,在天元戰、名人戰中均早早被淘汰,就連CSK杯的預選都未能倖免。國際棋戰中,LG杯首輪遭到韓國小將洪旻杓的淘汰,但在春蘭盃中成功淘汰趙治勳進入八強,可惜在富士通盃最後關頭未能頂住壓力,不敵樸正祥。但這不能否認周鶴洋作為長距離競跑者的事實。

責編:于忠寧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