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不和明郅從來非兄弟 初次見面姚明留心結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14日 07:42 來源:
揚子體育報(記者史琳傑)消息: 如果説命運由性格決定,那麼,姚明與王治郅的性格差異將註定“明郅”組合無法達到人們所期待的高度——浸淫東方傳統文化中庸之道,又結合了上海人的精明圓滑,姚明的性格特點用八面玲瓏來概括再恰當不過;而從小在軍營長大,養成內向性格的王治郅則在曆盡波折之後,偏執中又添了幾分世故。
一個“乖孩子”和一個“浪子”之間的鴻溝並非不可逾越,但兩人在籃球人生歷程上糾纏和起落以及被刻意的捆綁,則讓彼此關係越來越微妙,他們曾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推向命運的兩極,當他們再次相聚,一切都無法重來。
少年成名的大郅一度是同時代的大個少年的夢魘,小大郅兩歲的姚明也沒能逃脫被拿來和大郅相比較的命運。從進入區體校開始,姚明就被這種比較所困擾,在比較中,他跟腱短,臂展短,彈跳差,根本無法和具備天賦和已經成名的大郅相比。
讓姚明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區體校時,籃球出身的校領導認為姚明是好苗子,並向主管中國籃球的領導推薦,以爭取經費。他們竭力説服姚明媽媽,並帶著姚明去面見領導。
那時,12歲的姚明在被要求轉身,向前走,再走回來,在作了簡單的一個測試後,那位領導卻向姚明媽媽和校領導聊起了王治郅,將王治郅所具有的出色籃球天賦向他們詳盡描述。在成名之後,這段歷史依然讓姚明無法釋懷,他不止一次的向媒體提及,並在自傳中不惜筆墨——當然,在超越王治郅之後的這種回憶多少是帶有“解恨”的心態的,但這種成功並不能抹去姚明童年的自卑。
“我第一次見到王治郅是1995年,當時的王治郅比我還高,他打中鋒位置,跑起來卻像個小前鋒。我還是上海青年隊的隊員,沒有上場比賽。賽後我們在走廊裏相遇,但是沒有停下來,只是互相注視著對方。”姚明在自傳中這樣寫他們的第一次見面,姚明沒説話是因為自卑,而王治郅的沉默則和其優越感有關——那時他已經是國家隊中最年輕的國手了。
這個並不算友善的開局暗示了未來,“兩年後,我們第一次打招呼。我向王治郅説“你好”,但他什麼都沒説,微笑一下跑開了。”在姚明的自傳中這樣寫道。在那次之後的7個月,明郅有了第一次真正交談,那是在CBA全明星賽。
NIKE公司贊助了這次活動並選出一位幸運球迷和王治郅與姚明一起吃飯。席間,氣氛有點沉悶,姚明就對王説:“聽説你喜歡玩電子遊戲?”姚明不過是想找點話題。“不。”王治郅説,“我從來不玩那東西。”“哦,那也許我聽錯了。”姚明説。之後的一個小時內,他們再沒説過話。
性格的差異使因地位不同産生的心理落差不能得到消除,當王治郅成為NBA亞洲第一人時,這種心理落差更是進一步加劇,“我不得不承認對王治郅被NBA選中有些嫉妒,那感覺和劉煒向我顯示他國家青年隊的隊服並換著語氣説“漂亮嗎”時完全一樣,我的感覺是,只想把那件隊服撕成條狀。”姚明的自傳中這樣形容他當時的心情。
但隨著時空的轉變,這種心理落差完全倒了個個兒。
在姚明成為NBA歷史上第一位外籍狀元秀的瞬間,那種曾經和王治郅之間的巨大心理落差已經開始改變。當姚明被巴克利在TNT取笑的時候,王治郅沒有進入小牛的季後賽名單;當姚明以壓倒奧尼爾的選票第一次成為西部全明星首發中鋒的時候,王治郅在快船的板凳上消耗著自己的青春;當姚明第一次殺進季後賽的時候,王治郅流浪到了熱火;而當姚明成為火箭的頭號球星,場均可以貢獻20+、10+的時候,王治郅已經消失在了人們的視線中……之後,姚明越發如日中天,並且成為中國籃球的道德楷模,名利雙收,而大郅則成了叛逆的浪子。有好事者甚至杜撰了這樣一段“姚明寫給大郅的詩”,“我希望你,和我一樣……”
弗朗西斯現在都搞不明白,為什麼在姚明心中,奧尼爾和王治郅的地位是一樣的?也許全世界只有姚明一個人能解釋這個問題。
如今王治郅回來了,在姚明養傷的時候,王治郅用最快的速度成為了中國男籃新的領袖,熱身賽場均砍下20+、10+,並且在同日本隊的比賽中砍下43分,打破姚明保持的國家隊得分記錄,王治郅用自己的表現證明,即使和如今的姚明相比,他依然不落下風。
在姚明的自傳中有這樣一段記錄:當姚明第一次參加全明星賽的時候,他和王治郅在新聞發佈廳單獨待了30分鐘,其間倆人一句話都沒有説。時間回到剛剛結束的中美籃球對抗賽,兩位中國男籃的核心人物,坐在場邊談笑風生。
也許這是兩人多年之後成熟的一種表現,但只有當兩人真正出現在球場上的那一瞬間,我們才能知道,兩人之間究竟有什麼樣默契。
王治郅和姚明,就像90年代初風靡中國的日本漫畫《七龍珠》中的孫悟空和貝吉塔一樣。孤傲的賽亞人王子貝吉塔永遠也不甘心屈居孫悟空之下,即使在他們聯手作戰的時候,貝吉塔也在想方設法超越孫悟空。
現在的問題是,如今的姚明已經不是5年前那個只甘心給隊友當後盾的大個子,他需要用自己的表現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而王治郅同樣需要這樣的機會,來為自己開創更美好的未來。8月19日的世錦賽,當兩人聯手作戰的時候,是1+1大於2?還是1+1=2?或者是1+1小于2?
戰術
明郅組合是紙上談兵
本報記者史琳傑報道 “這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在與國內幾位著名籃球教練聊起明郅組合時,他們的觀點驚人的一致。在他們看來,除了姚明和王治郅的配合需要打上疑問外,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目前的國家隊並不適合用“明郅組合”。
眾所週知,雙塔固然能在進攻上提供強大的火力,但在防守上很容易給對手機會,“用明郅影響場上速度,尤其是退防速度。”一位要求隱去姓名的著名教練説,退防速度慢本就是中國隊一大老毛病,再降低退防速度,無異於放大自己的短處,“明郅可能能在進攻上多得個20分,但更有可能因為退防慢而讓對手多得25分,那麼,這就得不償失了。”
另一位教練則認為即使在進攻上,明郅組合也難以為國家隊提供更大幫助,“姚明是很優秀,大郅也很優秀,他們的組合也很優秀,但籃球不是一兩個人的運動,而是五個人的集體運動。”這位教練説。他從專業角度為記者作了解釋:雙塔戰術需要一個優秀的組織後衛,要求傳球能力特別突出,需要外線有穩定的神投手,需要一個擅長突破和傳球的前鋒,但這三種類型的球員,目前的國家隊並不擁有。這樣一來,球不能更好喂到雙塔手裏,明郅很可能成了擺設,而一旦雙塔陷入內線的包夾,外線也沒有神投手能夠把握機會。“如果明郅和十年前那批國家隊員搭配使用,還是具備很強的實戰效果的,但現在國家隊隊員的能力無法讓雙塔戰術完全發揮。”
對於中國籃協和尤納斯反復強調“明郅”組合,有人甚至這樣調侃:“明郅組合是好,好就好在沒人見過現在的姚明和大郅在一起打球,所以他們可以把輸球的原因推到明郅組合的缺席身上,當然,他們也可以以此保持大家對中國籃球的期望和信心。”
歷史
從王姚到明郅
特約記者陸風報道 時空轉換,當年的王姚組合現在被稱作明郅組合,而中國男籃也從當年的王核心變成了姚核心。 如今人們談論“明郅組合”,更多的是期望,更多的是認為這一世界上最高的“雙塔”會給中國男籃帶來巨大能量。但翻開兩人的聯手歷史,就不難發現,如今兩人再次聯手的局面和結果非常可能出乎人們的意料。
兩人真正第一次聯手是在2000年的悉尼,王治郅的身邊有了年僅20歲的“小巨人”姚明。這一次,姚明嶄露頭角,在未來恩師湯姆賈諾維奇面前,姚明先是一掌將“手套”佩頓的拋射擊飛,再是狠狠攔截了“加拿大飛人”卡特的單臂扣籃,讓世界記住了這個未來狀元秀的名字。也是在2000年開始,中國男籃的內線為世界所矚目,“移動的長城”的美譽傳遍世界。不過,在技術還未成熟,以及風格還未融合的情況下,當時的“王姚組合”更多是在各自為戰,尤其是在進攻時,姚明和大郅的漂亮配合幾乎沒有。第一次聯手可以説“青澀”的 。
兩人真正的聯手是在2001年的北京大運會。在那屆大運會中,王治郅共參加了8場比賽,一直是絕對主力。大郅是三大“移動長城”中,乃至全隊發揮最穩定的一個,共得176分,平均每場貢獻22分,列全隊之首。特別是三分球技術越來越穩定, 30投14中,準頭高達46%。當時,他説這和觀察小牛隊諾維茨基的出手不無關係。
而在當時中國男籃險勝捷克和加拿大兩場比賽中,王治郅兩次在最後關頭投進三分球,奠定勝局。正所謂關鍵時刻方顯英雄本色。
但在風光無限時,王治郅也暴露出一貫的“英雄主義”,他的出手次數幾乎佔了全隊的60%。更多時候是隊友把球交到他手中,讓他個人完成攻擊。可以説,如果不是命中率高一些,那次比賽中國男籃非常可能輸得很慘。
如果王治郅是那屆的進攻利劍,姚明則是當之無愧的防守堅盾。
同樣是出場8次,姚明拿下96個籃板,佔全隊的三分之一,再加上平均每場比賽貢獻14.5分,幾乎場場“兩雙”。蓋帽次數更能説明問題,姚明共蓋帽22次,佔全隊的48.8%。但是,其對抗能力和接球、護球的能力並沒有提高,仍顯軟,進步幅度不大。
可以説當時兩人的聯手,大郅主攻,姚明主防。也正是在穩固好防守,直到最後姚明的絕命“大火鍋”,才確保中國隊闖進決賽,直到獲得比賽的亞軍。
作為場上核心,王治郅在那屆大運會上呼風喚雨,讓中國男籃打破了國字號不勝美國的歷史,但在那之後,姚明逐漸頂替大郅成為國家隊老大。
2001年可以説是個分水嶺,中國男籃的大旗也正式交到姚明手中,國家隊也開始被稱為“姚之隊”了。
責編:張青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