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12日 08:17 來源:
| |
“我只關心社會改革或者認為為即將到來的世紀奠定一個基礎,只有為新的時代建立新的教育方式,這個社會才有共同的價值和力量。”——顧拜旦
光明日報消息:十九世紀末,致力於社會改革的顧拜旦,試圖為新世紀的到來創立新的教育方式,以便確立“人類共同的價值和力量”,促進世界和平。在眾多的傳統體育文化形式中,他認為充當古希臘社會調節機制的“奧運會”最接近他的理想。顧拜旦告訴他的支持者:“我恢復奧運會不是它古老的形式,而是發現教育對於我們的國家和人類的中心作用,在技術革命和民主國際化的今天,我竭力恢復它是因為我發現它是現代人類智力的支持,道德的支持以及在某種程度上,它是宗教的支持。”從這一目標出發,顧拜旦認為現代奧運會應具備三個基本特徵:
以“奧林匹克主義”為信仰基礎的“宗教體育”;
以示範積極生活哲學為任務的教育宗旨;
堅持以道德至上為目標的參賽原則。
顧拜旦指出,奧運會與世界錦標賽的根本區別在於:不僅僅追求競賽的技術價值,更為重要的是追求競賽的道德價值。“只有當參賽者的‘運動員品格’水平在道德價值領域中顯示出進步時,(奧運會)才能取得完全的成功”。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任務,就是將奧林匹克主義所包含的基本理念,即“更快、更高、更強”的超越精神,“重在參與”的奮鬥精神,公平競爭的協同精神,和平友誼進步的國際精神和平等開放的民主精神等發揚光大,“把它們從局部環境中移植到整個環境中,從特殊類別的活動轉變到個人所有的行動中去”。通過奧林匹克運動,向人們昭示樂於付出的努力、尊重社會公德的實踐、遵守規則的競爭等生活哲學,為促進人類自身的和諧發展、為建立維護人的尊嚴與和平的社會服務。
顯然,教育功能是顧拜旦為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確立的核心價值。通過奧林匹克運動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促進人類社會的和諧和公正,從而建立一個和平的更加美好的世界,是他復興奧運會的主旨。正是這些理想,使奧林匹克運動成為一個超越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信仰,具有世界影響的社會文化現象。
| |
第一屆奧運會男子一百米決賽預備起跑。(文明雜誌社提供)
然而,在現代奧林匹克運動100多年的歷程中,顧拜旦選擇的價值目標,時時受到奧林匹克運動生存、發展的挑戰。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伴隨著奧林匹克運動參與主體的不斷擴大,在不同參與主體謀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競逐中,産生了不同利益主體價值取向的衝突,而跨國公司和大眾傳媒日漸增長的控制力,以及各主辦城市(或申辦城市)對奧運會促進經濟發展目標的過高期望,正在使奧林匹克運動逐漸遠離最初的價值選擇,出現異化的發展趨勢。
薩馬蘭奇先生在國際奧委會109次全會上指出:“要進行必要的改革,以鞏固奧林匹克運動,同時不放棄我們的信念;要進行使奧林匹克理想更加突出的改革,要進行不致損傷顧拜坦的遺願的改革……”現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在其就職演説中也發表了如下宣言:“奧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強。當然我們要繼續保留這個格言,但是在新世紀來臨的時候,或許對體育來講需要新的格言,那就是:更乾淨、更人性、更團結”。兩位主席表達的改革意願,充分體現了國際奧委會對當代奧林匹克運動面臨問題的正視。
當代奧林匹克運動遇到的問題,總體上反映為:奧運理想與生存發展的矛盾、參與主體不同利益衝突的矛盾、有限資源與無限超越的矛盾,歸根結底是奧林匹克運動價值取向的選擇、發展模式的選擇和利益主體的選擇問題,而其核心又是“人文危機”問題。2008年北京奧運會高揚“人文奧運”的旗幟,是讓奧林匹克回歸人文傳統的呼喚;北京市目前正在開展的“奧林匹克教育”,是對奧林匹克運動核心價值的弘揚;這都將有助於遏制奧林匹克運動異化的趨勢,為奧林匹克改革提供有益的啟示。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北京奧運會,必將彰顯奧林匹克運動的核心價值,促進人們的思想昇華,為人類和平、和諧、和睦相處,為弘揚奧林匹克主義做出積極的貢獻,以告慰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創始人。 (熊曉正 作者為北京體育大學教授)
責編:賈文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