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學學生樂隊宣傳奧運文明禮儀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25日 17:20 來源:
| |
淩濛開心地向大家展示剛製作完的一件奧運知識問答的獎品T恤 |
競報消息:“按照中國的傳統,如果有客人到您家,在安排客人就座時,是安排在主人的左側還是右側為尊呢?”
“以左為尊!”
“我要告訴大家,其實在中國的傳統禮儀中,是將客人安排在主人的右側為尊;而在國外卻恰恰相反,應該是以左為尊。”
7月14日,一個星期五,一台與眾不同的演唱會在朝陽區高碑店西店村上演。沒有燈光和熒光棒,只是在一間平房的門前用木板搭成一個兩三平方米的舞臺,4個樂手和一個歌手組成的樂隊在臺上很努力地演奏著,每個人都穿著統一的T恤衫,背後印有“青春、奧運、奉獻”的字樣。一個20歲左右的女孩子在演出中間向觀看的村民們提出一些奧運文明禮儀方面的問題,如果村民答錯了,女孩兒還會為他們講解一下。
這個女孩兒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外交學系大三女生淩濛,這次活動就是她發起和組織的。“奧運禮儀知識有獎問答的題目都是針對高碑店地區的情況專門挑選的,”淩濛説,“禮儀對高碑店的村民來説十分重要,因為西店村東邊是著名的高碑店古典傢具一條街,村裏還有很多民俗接待戶,村民接待外國人的機會比較多,在接待外國人的時候,就應該尊重他們的禮儀。”
就是這樣一次簡陋的演出,吸引了二三百名附近的村民。
村民看演出時總光著膀子
淩濛有兩個今年剛從人民大學畢業的朋友,李揚和陸成,是高碑店西店村“田口音樂教室”裏一個4人小樂隊裏的鼓手和鍵盤手。
近幾個月,淩濛經常從學校坐公交車到高碑店看樂隊的排練和演出。所謂演出,就在音樂教室外搭一個簡易舞臺,樂隊自編自演,觀眾是附近的村民。“樂隊在室內排練時,很多村民就趴在窗外看,有演出時人就更多了,這時候,總有很多村民都光著膀子。”淩濛説,這種情形看見幾次後,她覺得應該給村民普及禮儀知識。
“田口音樂教室”的主人是來自日本的田口先生。
淩濛跟樂隊商量,由樂隊演奏奧運歌曲來吸引村民,他們準備了3首奧運歌曲《紅旗飄飄》、《飛得更高》和《hand in hand》。在演出中穿插“奧運文明禮儀有獎知識問答”,淩濛還拿來學校發的T恤,做成“奧運文化衫”送給光膀子的村民。
當淩濛的想法得到樂隊4個人的一致認可後,淩濛就請學校的一位日本女孩兒通過電話和田口先生進行了溝通,田口先生也答應了。
自己動手製作道具
活動舉行當天,早上9點,淩濛帶著4個人從人大西門出發。這4個人中,史曉斐是人民大學合唱團的歌手,是這次樂隊表演奧運歌曲的主唱;潘智欣是北京電影學院導演係的學生,此次在活動中客串攝像;鄔惟然是人大英語系的學生,客串攝影。可以説,淩濛挖掘了她所有能用上的資源。
史曉斐手裏拎著他們為這次活動準備的16件T恤衫,另外還有為有獎知識問答準備的小獎品玩具熊。淩濛手中抱著一大卷顏色各異的泡沫紙。“五環的顏色,我想把它們做成抽象的五環,挂在樂隊門前的樹上。”她還專門做了幾張宣傳單,由於資金有限,只做了4張。
淩濛説,她提前一星期就拜託樂隊的朋友在音樂教室外張貼“奧運文明禮儀”小知識,有獎問答的題目都出自其中。
這次活動,淩濛的老師和領導都給予了她很多支持。系主任金正昆教授是禮儀方面的權威人士,針對高碑店村民的需求,金教授給了淩濛很多禮儀方面的指點;而副院長李寶俊教授則給她提供了一些資金的支持。
奧運問答受到村民歡迎
然而,這次活動並不像淩濛想象得那樣順利。“演出從下午4點推遲到6點,演出的曲目將由田口來定,三首奧運歌曲只能在演出中段時間演唱。”淩濛一邊在文化衫上畫畫一邊説,只見她用彩筆在T恤上畫上“中國印”,或是寫上“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夢想”。
“奧運禮儀知識有獎問答”穿插在三首奧運歌曲之間進行。好幾位村民對他們這種宣傳奧運禮儀的形式覺得很新奇,一位中年男子説,“如果以説教的形式來宣傳,第一是村民不愛參與,另外太枯燥,第二天就忘了,這種方法好,我們一下子就記住了。”
最終,表演贏得了村民們的陣陣掌聲,不過在表演進行到尾聲時被一陣警笛聲打斷,兩位民警制止了表演———因為附近有上了年紀的村民受不了敲打樂器的喧鬧,打電話報警了。幸好,三首奧運歌曲已經全部唱完,有獎問答也進行到了尾聲。
演出被中止了,淩濛還是把自己製作好的奧運文化衫送給現場幾位光膀子的村民。“規範我們的日常行為,做一個文明的北京人,畢竟奧運離我們已經不遠了。”她一邊發文化衫一邊説。
還要繼續宣傳奧運禮儀
嚴格地説,這次活動並不算成功。用淩濛的話説,這次活動“因為經驗不足和考慮不週,帶來的教訓正是我舉辦這次活動的重要和珍貴的收穫之一。我感覺到,奧運帶給每個人活力和彼此間的親近感,也拉近了城市中陌生人之間的距離。在我組織這次活動的過程中,幾乎所有人都因我們的奧運主題而樂於提供幫助。”
淩濛説,宣傳奧運禮儀還要繼續搞下去,目前,她又有了幾個初步的想法,希望能在以後逐步兌現。“其實只要留心,會發現北京城裏有許多需要我們去改變的地方,也有許多需要我們去記錄和讚美的地方。”
責編:葛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