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成同志先進事跡報道_專題_央視網(cctv.com)

優秀共産黨員

王一成同志先進事跡報道

王一成同志牢記習總書記的諄諄教誨,一心為農,成為了農民最愛戴的人。工作生涯,不在實驗室就是在鄉村,服務過浙江1000多家規模養豬場;哪有疫情,哪就有他的身影,與重大疫病、動物病毒共舞35年,為農民增收、食品安全、重大疫病控制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他兩次出國留學,並兩次都選擇回國,是省內公認的獸醫頂尖專家,是“浙江豬病臨床診斷第一人”。他堅持把論文寫在田野上,把畢生的科研成果應用到生豬養殖最前線,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從不收取養殖戶診治費一分一文,病重仍牽掛工作。

農科赤子 一心為農——追憶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王一成
王一成(右二)

在浙江省農科院,有一位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留學國外的老“海歸”——王一成,他時刻牢記習近平同志的囑託,多年如一日,以精湛的專業知識和崇高的為農情懷,服務在養殖生産一線,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上虞養殖戶阮張峰哭了,江山養殖戶林金法哭了,臨海養殖戶鄧利榮哭了……

9月15日一早,杭州殯儀館,全浙江省不少養殖戶從四面八方趕來。在靈柩前,這些大男人泣不成聲。

讓他們如此悲慟的逝者,是一名獸醫——浙江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王一成。

多年來,王一成服務過全浙江省1000多家規模養殖場,親手解剖病死豬上萬頭,化驗標本5萬餘項(次),檢測血清抗體40萬項(次),多次遏制了可能造成重大疫情的動物疫病擴散。在廣大養殖戶心中,王一成對他們恩重如山。

搞了20年科研 他拿起了“解剖刀”

臨終時,病床上的王一成體重已不足90斤。他那幫助過無數養殖戶的雙手,此時顯得無比消瘦。

輕輕握住這雙手,前來探望的浙江省農科院領導、同事紅了眼眶。他們知道,曾常年撥弄顯微鏡的王一成,當初是怎樣毅然決然全身心撲在豬病防治事業上,成為全浙江省養殖戶最信賴的大專家。

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王一成就先後留學澳大利亞、美國,研究成果兩次在國際頂尖病毒學雜誌上發表。從美國回國後,他回到浙江省農科院,成為浙江省農科院動物分子生物學的奠基人、&&人。

本世紀初,我浙江省生豬規模化養殖迅速發展,豬病防治成了影響産業發展的頭等大事,然而豬病臨床診斷人才奇缺。面對生産一線“豬病沒人可看”的現狀,搞了近20年科研的王一成主動請纓轉向臨床方向。一雙手拿起了“解剖刀”,從此就再沒放下。

1999年12月31日晚,杭州下沙某養殖場突發嚴重疫病,面臨病毒擴散風險。時任浙江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所長徐子偉、副所長鮑國連在現場焦急萬分,剛從美國留學歸來的王一成臨危受命,前往控制疫情。

到了養殖場,不等場裏的技術員趕來,王一成就自己跳進了豬圈。那夜天寒地凍,王一成穿著單薄,頂著北風在豬場仔細觀察每頭病豬的症狀,和大家一起制定了防疫和處置方案。等他們忙完,已過了淩晨2時。

多年後,徐子偉才知道,那天竟是王一成的42歲生日。

“王一成研究的所有問題都是從生産實際中來的,養殖場遇到什麼問題,他就研究解決什麼問題。”浙江省農業廳獸醫專家顧小根認為,王一成堪稱“浙江豬病防控第一人”。

有一年,我浙江省暴發了一種新的動物疫病,可專家們對病理莫衷一是。當時,王一成從大量的病死豬解剖、診斷中得出結論,認為是藍耳病為主的多病原混合感染。基於他的結論,我浙江省採取相應的防控措施,應用後有效控制了疫情,該防治措施在浙江省外也得到了借鑒應用。

“王一成同志自覺踐行習近平同志的囑託,是我們農業科技工作者的傑出代表和學習榜樣。”今年9月1日,在浙江省農科院舉行的向王一成同志學習會上,浙江省農科院黨委書記湯勇飽含深情地評價。

王一成(右一)

養殖戶有需要 他永遠不會拒絕

王一成辦公室的書櫃中,滿滿噹噹都是與豬病相關的書籍,但也有一本厚厚的《羊病臨床診斷》。

“豬醫”王一成怎麼還研究起羊病?記者向他的同事一打聽,原來,因為浙江省裏幾乎沒有專門給羊看病的獸醫,一些養羊的農戶就帶著病羊慕名找到王一成。於是,王一成便自學起了羊病診斷。

“只要我們有需要,不管任何時候去找王老師,他沒有不答應的。”溫嶺養殖戶林金法對幾年前的那件事仍記憶猶新。

2012年的除夕夜,林金法的溫嶺綠牧畜禽養殖場突然暴發疫情,生豬大量死亡。多耽誤一天就是幾萬元的損失,顧不得過年,林金法連夜向王一成求救。

大年初一,王一成一早就開車趕往溫嶺。來到養殖場,他一頭鑽進豬圈,拖出一頭百來斤重的病死豬解剖。“那豬通體發黑、肚子脹得滾圓。”林金法回憶道,“這種隔天的病死豬,我們養豬的都不敢輕易動刀,因為實在太臭了。”

戴上老花鏡,年近花甲的王一成沒有絲毫猶豫,一刀下去,一股惡臭迎面撲來,邊上的林金法陣陣作嘔。王一成卻連頭都沒轉一下,埋頭解剖。他一連解剖了十來頭病死豬,準確找到了病因,控制住了疫情。

2014年夏天,王一成90歲的老父親病重。王一成連續4個多月在醫院陪夜,白天卻照常工作,不曾請過一天假。偏巧,江山天蓬牧業暴發疫情,總經理毛慧敏打來電話請王一成前去診斷。王一成第二天一早便驅車趕到江山,解剖了十來頭病死豬,完成診斷後當天又急匆匆地開車回杭州,繼續陪夜。

王一成有個習慣:每到一個養殖場,總要把養殖場的定位收藏到手機地圖裏,這樣下次自己一個人也能開車找到。

許多養殖戶看王一成每次都是自己開車來,都勸他改坐火車,他們負責接送,可王一成卻總是不肯。

“王老師總是説,他習慣了自己開車,坐火車太費時間。”同事袁秀芳説,“我知道,王老師是想早一些把取來的病料帶回實驗室化驗,早一些把更具體的防疫方案交給養殖戶。”

這些年,王一成先後跑廢了兩輛私家車,總里程超過60多萬公里,從來沒為此報銷過路費、汽油費。

這麼多年來 他出診分文未取

送別王一成時,上虞養殖戶阮張峰淚流滿面:到最後,自己還是沒法報答王一成。

2004年,阮張峰的父親突然離世,20來歲的他毫無準備地接過了養殖場。那時候,養殖場資不抵債,單銀行貸款就有600多萬元。雪上加霜的是,那年養殖場又暴發了疫病,每天病死的豬比賣掉的還多。

焦頭爛額之際,素不相識的王一成伸出了援手。那陣子,王一成幾乎每週都要趕來看診。在他的幫助下,初出茅廬的阮張峰挺了過來。如今他的養殖場有生豬存欄2萬多頭,年産值6000多萬元。

為養殖場出了這麼多力,王一成卻似乎和阮張峰有些“見外”。“10多年了,他從未收過我一分錢診療費,甚至連一頓像樣的飯都沒在我這裡吃過。”阮張峰説,王一成每次來上虞都避開飯點,若是正巧趕上,王一成會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吃好了再來。

眾多養殖戶中,臨海市綠之源畜牧有限公司的鄧利榮和王一成格外投緣,稱得上是忘年交。

2016年5月的一天,鄧利榮接到了王一成的電話,説有事找他聊聊。直到幾週後,鄧利榮才得空前去相見。

見了面,王一成和他聊的都是以後養殖場該怎麼防疫。鄧利榮當時心裏還犯嘀咕:“難道往後王老師不管我了?”

聊到最後,王一成才淡淡地告訴他:“我已被確診為胃癌晚期,時間不多了。”原來,在知道自己身患絕症後,王一成抓緊時間完成手頭的科研課題,繼續開車外出為早先約好的養殖戶解決問題。

直到一個月後,將手頭的事情安排妥當,他才將患病的事告訴了單位領導和養殖戶,之後回家告訴了自己的妻兒。

今年9月12日上午10時50分,為浙江廣大養殖戶操勞一生的王一成,還是沒能躲過病魔的侵襲。

王一成雖然走了,但他的多年心血和科研結晶仍將為浙江養殖戶們繼續提供支持和幫助。養殖戶們難忘王一成的好,他們噙著淚水,深深三鞠躬:“王老師,請您放下操勞,一路走好……”

王一成先進事跡報告會舉行

9月29日,浙江省科技廳舉辦“科技學堂”第四十九講——浙江省農科院研究員、優秀科技工作者王一成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

浙江省科技廳副廳長邱飛章説:“王一成同志兩度回國,都選擇到浙江省農科院的崗位上工作,老百姓一個電話他就挺身而出,哪怕再臟再苦也從不退縮。我們要學習他崇高的理想、公而忘私的品格和對事業的熱愛。”

浙江省農科院黨委書記湯勇回憶,王一成在生前最後階段,躺在病床上,他夢中還在講科學數據和養豬場的事,“他淡泊名利,一心為農,十年如一日為畜牧業服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湯勇説。

 

“他是我心中的良師益友。”共事30年,省特級專家、省農科院原副院長徐子偉回憶了王一成生前的數個片段。徐子偉説:“王一成沒有豪言壯語,但有堅定信念。他的行為達到了崇高的境界,值得我們學習。”

 

王一成的先進事跡深深打動了年輕科技工作者的心。1988年出生的朱珊珊是省科技廳的一名工作者。她説:“王一成同志生病後,為了處理工作,特意隱瞞病情一個月。他的無私品德深深觸動了我。”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