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長江之變】農業工業兩手抓 江西上猶縣的綠色“生意經”

素有“水電之鄉、茶葉之鄉”美譽的上猶縣,曾被視為一塊落後的貧瘠土地,現如今人們靠治理山水、發展綠色産業,讓家鄉煥發出絢麗新景。

【看長江之變】一二三産融合,野果世界打造生態産業化新樣本

崇義縣位於江西省西南邊陲,1517年10月,王陽明以“崇尚禮義”之意為其命名。去年12月,崇義縣登上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榜單。這讓有著“江南綠谷”之稱的崇義,繼全國森林城市、中國天然氧吧等榮譽稱號之後,又多了一張“國字號”生態名片。

長江經濟帶建設護航綠色發展

長江,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長江經濟帶以約21%的國土面積,集聚了全國40%以上的人口和經濟總量,是我國經濟重心所在、活力所在。看長江,也是看中國。不負綠水青山,更有金山銀山。2019年一季度,長江經濟帶地區生産總值達95970.8億元,約佔全國經濟總量的45%,11個省市中有9個經濟增長表現優於全國平均值,其中雲南、貴州、江西、湖北等省份增速均在8%以上。

【看長江之變】“共舞長江經濟帶 —— 看長江之變” 網絡主題活動啟動

2019年7月11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長江之變”網絡主題活動在重慶兩江新區啟動。

湖北省運用中醫方法“療傷”長江經濟帶發展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省(區、市)系列新聞發佈會。會上,湖北省委書記蔣超良介紹。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湖北省按照中醫的辦法做好“三篇文章”。第一篇文章是生態修復,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第二篇文章是環境保護;第三篇文章是綠色發展。

環境部:長江經濟帶98個地級市黑臭水體已消除74.4%

7月5日,澎湃新聞從生態環境部獲悉,今年5月份環境部會同住房建設部以長江經濟帶城市為重點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情況開展了現場排查。排查發現,全國259個地級城市黑臭水體數量1807個,消除比例72.1%。其中,長江經濟帶98個地級城市黑臭水體數量1048個,消除比例74.4%。

中國節能堅持“三度原則” 長江大保護效應初顯

作為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主體平臺企業,中國節能強化使命擔當,打造有高度、有溫度、有力度的污染治理主體平臺,聚合各方力量,共當答題人,爭做長江大保護排頭兵。用實實在在的舉措和行動,積極推進與沿江各省市合作。

視頻報道
高清圖集
  • 武漢上演長江燈光秀 點亮兩江四岸

    4月30日晚,以“點亮長江,暢遊武漢”為主題的長江燈光秀在武漢長江大橋武昌橋頭堡拉開大幕。25公里長的兩江岸線建築物上演動畫燈光秀,為武漢的夜晚披上“五彩霓裳”。

  • 長江江豚湖北宜昌江段“逐浪戲水”

    4月25日,在長江湖北宜昌段,數頭長江江豚在葛洲壩下游水域躍出水面、嬉戲。江豚是長江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極危物種。宜昌是“三峽門戶”,近年來致力推進長江大保護,根據2018年農業農村部發佈的長江江豚科學考察報告表明,宜昌江段江豚種群數量從2至3頭增長到了17頭以上。圖為數頭江豚躍出水面嬉戲。

  • 春日鳥瞰“長江第一灣”

    這是無人機拍攝的“長江第一灣”(3月17日攝)。“長江第一灣”位於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石鼓鎮,萬里長江從青藏高原奔騰而下,與瀾滄江、怒江一起在橫斷山脈的高山深谷中穿行形成並流的壯麗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