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4月11日李久林(左一)與同事在“鳥巢”施工現場。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攝
4月5日晚上開始,北京城建集團國家體育場工程總承包部總工程師李久林不斷接到道賀的短信和電話。這一天,他榮幸地與黨和國家領導人一起到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植樹,畫面在當晚的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出,圖片又刊登在次日的人民日報頭版上。
“我只不過是千千萬萬中國建設者的普通一員,是國家、人民和時代給了我這個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面對讚譽,李久林仍如往常一樣嚴謹而沉靜。在他的背後,國家體育場,也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鳥巢”,以雄健而美妙的身姿在燦爛的陽光下卓然挺立。
“肩起我們這一代中國建設者的責任”
2003年9月的一天,李久林和同事們第一次走進“鳥巢”工地。那時,工程還沒有正式開工,但李久林知道,他和同事們碰到的是一個對他們、對中國建築界來説都史無前例的工程。
“高興只是幾秒鐘幾分鐘的事,隨之而來的是壓力,巨大的壓力。”談起當時接到建設“鳥巢”任務時的感受,李久林坦然地説,面對設計方提供的“鳥巢”圖紙,面對那縱橫交錯的鋼結構,大家想到的一個字就是:難!
這個馬鞍形的鋼鐵“鳥巢”,最大跨度達330米,最高高度近70米,最後鋼結構用鋼量超過4.2萬噸。“異型、大型、複雜……”李久林用一連串的形容詞來表達“鳥巢”建設的挑戰性,“我們平常建一個工程,很多都是標準圖、標準層,一層一層都是一樣的。但是‘鳥巢’不一樣,可以講沒有一個樓層是一樣的,甚至在那麼多的鋼管中,也只有兩根是完全一樣的。”
還有一個更加嚴峻的挑戰,“鳥巢”建設者們必須面對的就是它的工期。2003年12月24日動工建設,從這一天開始,“鳥巢”的施工就進入倒計時階段,所有的工程必須在確定時間內完工,因為在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將在這兒拉開帷幕。“可以講沒有後路,沒有迴旋餘地,也就是不允許失敗。”李久林説。
“百年奧運,中華圓夢。我們沒有逃避與退縮的理由,唯有將我們的肩膀並在一起,去肩起屬於我們這一代中國建設者的責任,為2008年奧運會奉獻一項精品工程,為中國打造一座經典建築,為世界留下新的建築遺産。”從第一次踏足工地開始,作為“鳥巢”施工建設的技術總負責人,時年僅35歲的李久林就領著他的團隊義無反顧地扛起了“鳥巢”技術攻關這個遠遠超過4.2萬噸的責任。
“所有難題只有通過自主創新來解決”
親歷過“鳥巢”設計施工過程的人都知道,這個外觀用鋼管編織的大跨度建築,從鋼結構到膜結構到混凝土結構,施工中的每一步,無不是一個又一個世界級建築難題。“沒有先例,沒有經驗,沒有軟體……所有的這一切難題,只有靠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智慧,只有通過自主創新來解決。”回憶起這些年攻堅的艱辛,李久林體會尤深。
第一道難題就是建設鋼材。重達4萬多噸的“鳥巢”鋼結構,主要由24個桁架柱支撐,在受力最大的六個桁架柱的受力最大部位,使用一種叫做Q460的高強鋼材是最佳選擇。但當時,國內沒有廠家能生産這種鋼材,國外同類産品在一些性能指標上也不完全合要求,且因運輸原因等根本無法保證工期。華山一條道,唯有走自主創新之路,自己研製生産。為此,李久林帶著相關技術人員,趕赴我國重要的高強鋼生産基地──河南舞陽鋼鐵廠,經過廠家反復測試,多次鍛造,滿足“鳥巢”要求的高強鋼Q460板材終於出爐了。
Q460鋼材是首次在國內建築中使用,其焊接技術處於空白。鋼材試生産出來後,李久林立即組織鋼結構加工單位、安裝單位及專業科研單位一道開展焊接性試驗、焊接工藝評定技術攻關活動,在經過100多次試驗後,梳理出上萬個數據,最終攻克了Q460鋼焊接容易出現裂縫的技術難題並獲得了Q460鋼材施工焊接中有關焊接材質、焊接方法、焊接位置和焊接環境等的準確工藝參數。Q460鋼材填補了國內空白,使包括“鳥巢”在內的所有北京奧運場館建設鋼材全部實現國産化,成為奧運工程建設自主創新的一個亮點,被譽為“我國建築鋼結構發展的里程碑”。
Q460鋼材研製只是普通一例。在“鳥巢”建設過程中,李久林和他的團隊承擔了國家及北京市科研課題近20項。目前全部課題完成了研究與應用工作,其中,“巨型馬鞍形空間鋼結構支撐卸載技術”、“矩形鋼管永久模板混凝土斜扭柱施工技術”等8個課題已通過專家鑒定,6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他們還制定了10項標準,申報獲得專利6項,獲國家級工法4項,獲北京市科技進步獎2項。
“每一個環節都必須確保萬無一失”
“‘鳥巢’是中華民族實現百年奧運夢想的主體育場,太具有唯一性,其所蘊涵的責任遠遠超越我們這一代人的年齡。在每一個環節,我們都必須精益求精,確保萬無一失。我們需要建設的是一個百年‘鳥巢’。”5年間,李久林和同事們一直在為這個目標不懈努力。
為控制溫度變化導致的鋼結構受力和變形,“鳥巢”鋼結構合攏焊接對溫度有著嚴格要求,合攏溫度必須控制在19 4攝氏度範圍內。李久林和同事們在氣象部門幫助下,對北京市尤其是“鳥巢”所在區域幾十年來氣溫變化進行了詳細統計分析。為確保合攏圓滿成功,他們還在現場布設了60個溫度監測點和氣象觀測站,對合攏過程中的大氣溫度和鋼結構表面溫度實施全過程監測。正是這些近乎嚴苛的措施,確保了“鳥巢”鋼結構的穩固。
相對鋼結構安裝,混凝土施工技術已比較成熟,可在“鳥巢”中也遇到了難題。“鳥巢”鋼結構和看臺是一個圓周整體,其下面的環狀混凝土底板也需連成一體,近十萬平方米。如何解決這種超大超常規混凝土施工中常見的裂縫問題,李久林與同事們在大量倣真模擬施工基礎上,從混凝土設計、材料、施工等各個環節嚴格“管理”裂縫,他們甚至在混凝土中安置溫度傳感器,根據溫度細微變化,及時調整施工養護措施。據國家權威檢測機構檢測,“鳥巢”混凝土耐久性在100年以上。
讓李久林和同事們自豪的是,他們在“鳥巢”建設過程中攻克的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世界級施工技術難題,不僅為“鳥巢”工程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而且在多方面填補了國內外行業技術空白,在全國各地的許多重大工程中開始推廣應用。Q460高強鋼材在正建設中的中央電視臺新大樓施工中得到大量使用,空間彎扭廂型截面構件加工製作技術在即將開工的雲南昆明新機場建設中也將得到採用……李久林,作為這些技術創新的組織者、參與者和技術的最早應用者,也先後獲得了“全國奧運工程優秀建設者”、“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專家”、“首都勞動獎章”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責編:許桂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