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新聞策劃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工人教授”竇鐵成

 

CCTV.com  2009年07月02日 14:0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網  

    圖為竇鐵成在東烏鐵路施工現場。記者 石國勝攝

 
    29年,工工整整地記下60多本工作筆記,洋洋灑灑100多萬字,見證著一個人的毅力有多強。
  29年,解決技術難題50多項,排除送電故障300多次,負責安裝的45個鐵路變配電所全部一次驗收通過,見證了一個人的技術有多高。

    29年,培養徒弟300多人,培養電力工技師40多人,見證著一個人的作用有多大!

    29年,一個從初中文化程度的普通工人成長為眾人眼中的“工人教授”,中國中鐵一局電務公司電力工高級技師竇鐵成,用他樸素的人生經歷,演繹了當代工人的不凡歷程!

    孜孜求索——

    “一個人可以沒有文憑,但不能沒有知識和技能”

    誰也沒有想到,外公不經意間取的一個名字——鐵成,竟驗證了竇鐵成一生的職業,一輩子和鐵路打上了交道。

    1956年10月1日,共和國誕生7週年的日子裏,竇鐵成出生在陜西省蒲城縣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

    父母都是知識分子,並沒有讓知識在竇鐵成身上得到太多的延續。在那個時代,因為家庭成分的原因,自幼聰穎好學的竇鐵成,不得不在初中畢業後,就插隊到了農村。

    雖然只有初中文化,在那時的農村,竇鐵成卻是村民眼中的“文化人”,抽水機不上水了、電燈不亮了,這些“技術活”村民們都來找鐵成。鐵成心裏發慌:自己“半桶水”,怎麼幫別人?

    沒辦法,只好照著書本,硬著頭皮上。練多了,膽也壯了。不多久,他還真成了村民佩服的“電力”專家。

    然而,命運似乎不讓竇鐵成在村裏這麼“安逸”。

    1979年,中鐵一局向社會招工。已經結婚生子的他,仗著農村這幾年學到的“知識”,參加考試碰碰運氣,竟然考上了,成為中鐵一局一名電力工人。

    仗著在農村幾年練就的爬桿架線的“本領”,初來乍到的竇鐵成很有信心:都是和電打交道,這個工作能應付。  

    當被派到唐山一個工程工地時,他呆了,高高聳立的電力鐵塔、密如蛛網的電力導線、構架林立的變電設施,眼睛都花了,別説上去擺弄,看著腿都發軟。

    刺激他的,還不止這些。因為新來乍到,有的老職工在操作設備的時候,都不讓他看。

    “一個人可以沒有文憑,但不能沒有知識和技能。沒知識,沒技術,就會被人瞧不起。”面對窘境,竇鐵成下定決心一切從頭開始學。

    要學的東西太多,常常是頭天所學的,第二天又忘了。竇鐵成採用“笨”辦法,白天學,晚上記,在筆記本上詳細記下施工和技術要點,還有自己的心得體會。沒想到,這個行為成了他受用一生的習慣。到現在,29年的時間,他已記下了60多本工作筆記,洋洋灑灑100多萬字!很多時候,這些筆記在施工中派上了大用場。

    苦心人,天不負。學到後來,閉上眼睛,電力原理、電路流程像放電影一樣從腦中閃過,慢慢的,他心中漸漸有了底。

    檢驗的機會終於來了。1983年,在京秦鐵路沱子頭變電所施工時,因為工班沒有技術員,工長説:“你去試試,考考你,看你這‘鑽頭’有多硬!”

    初擔重任,可不能丟人,得拿出硬功夫!竇鐵成白天干活,晚上把自己關在備用調壓器房裏,對照專業書籍,一張張圖紙、一條條線路、一個個節點地分析解讀,設備如何安置、電纜怎麼走。工程期間,他把加起來一寸半厚的七套各類不同技術圖紙齊齊地畫了一遍。最後,工程順利完工,還獲得了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

    微薄的收入,除了寄回養家,全被他用來買書了。29年間,他的這些“寶貝”已經塞滿三大箱,跟著他走南闖北。工友們經常打趣:“老竇把書擱眼前,把老婆撂一邊。”

    知識在更新,竇鐵成的腦筋也跟著換代。1999年,變配電設備的測試開始採用電腦分析,已經40多歲的竇鐵成立刻買來計算機教材,從最基本的原理學起,慢慢地學會了表格製作、工程製圖等,成為中鐵一局3萬員工中掌握電腦設計繪製電力圖紙的第一人。

    學習,讓竇鐵成始終站在了技術最前沿。從電磁保護到晶體管保護,從微機聯鎖保護到四電集成保護,我國電力變配電所經歷的幾次升級換代,竇鐵成都精通在手,了然于胸。

    “沒有竇師傅不學的東西,現在很多國外設備圖解都是英文的,為了搞懂弄通,這不,老夥計又在鼓搗英語了!”對老竇,同事很服。

    技術尖兵——

    “吃了這行飯,就一定要把這行幹好!”

    “老竇是技術‘大拿’,有絕活”。在中鐵一局電務公司,竇鐵成“名頭”不小。

    多年不間斷的學習,讓竇鐵成成了鐵路電氣和變配電施工的技術 “120”:有技術難題,大家只要撥打老竇的手機號碼,難題往往迎刃而解。許多問題,他不需要去現場,只要聽人講解大概情況,就能很快找出“癥結”所在。

    “做什麼事情一定要做好做到家,吃了這行飯,就一定要把這行幹好!”無數施工技術難關的攻克,證明著老竇的實力。

    2001年,京珠高速粵境北段大橋變電所施工,設備配置起點高、技術新,60%為國外進口。施工難度很大,竇鐵成被工程指揮部“點將”增援。

    雖説幹過不少變配電所,但一下子接觸這麼多、這麼精密的外國設備,竇鐵成還是看花了眼,“這可是長本事的好機會,一定要打個漂亮仗!”

    粵北的深冬,寒氣逼人。竇鐵成乾脆帶著工友,住進了沒門沒窗的變配電所,白天緊鑼密鼓施工,晚上研究設備的性能和原理。

    安裝任務很快完成了,可就在進行交工送電前的空載試驗時,意想不到的故障出現了:一台升壓變壓器的空氣開關不斷跳閘。工友們進行了數次調試,始終找不出原因。

    被施工方一口咬定:一定是施工出的問題。幹了這麼多工程,施工質量還從未出過問題,竇鐵成感覺心像被針扎。

    當晚,竇鐵成拿著工具爬上爬下,翻圖紙、測數據、重調試……颼颼冷風中,工友們心急如焚,竇鐵成冷靜如鐵。

    幾個小時後,原因終於找到了,是空氣開關的定值調整問題!

    第二天,被施工方請來的法國專家聽了翻譯介紹竇鐵成的發現後,直搖頭:“不可能,我們産品很精密,不可能有問題!”

    不服?事實為證!竇鐵成詳細解釋故障原因:原來是設定電流值時,沒有考慮變壓器的勵磁涌流;只有重新調整開關的電流整定值,才能正常送電。洋專家仍然將信將疑,親自檢查測試、反復核對,最後豎起大拇指連聲説:“GOOD!”

    外人看來,變配電所施工就是按照圖紙安裝,沒太多“技術含量”。竇鐵成屢次用事實擊破誤解。

    在西康鐵路秦嶺變電所,數百米規格不同的鋁板材要加工成長短不等、角度各異的連接導線。按照傳統做法,既費時,工藝還不美觀。竇鐵成大膽設想,利用現場的廢料,設計製作了一套煨彎器,一下子提高工效近5倍。

    工友們打趣:“竇師傅,讓你整個原子彈,估計您都沒問題!”

    2006年7月,竇鐵成參加浙贛鐵路板杉鋪牽引變電所施工。這個變電所是浙贛鐵路規模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的變電所。

    施工過程中,變電所的變壓器引入導線設計要求為銅板雙導線,但國內沒有這種産品,交工日期已經逼近。大家把目光投向了老竇。

    老竇不信邪。連續5個晚上,他在宿舍光著膀子寫寫算算,反復推敲。5天后, “簡化結構,保證功能”的産品加工方案“出爐”:利用現場既有的銅排、銅螺栓等材料,加工製作出符合技術和功能要求的全銅間隔棒,完全達到技術指標。

    後來,該技術在900多公里的浙贛線電氣化改造工程迅速推廣,節約成本四倍多。

    29年來,竇鐵成參加過無數鐵路建設,先後提出實施設計變更6次,解決技術難題52項,為企業創造和節約達1300多萬元。由他負責安裝的45個鐵路變配電所,全部一次性驗收通過,一次送電成功,全部獲得優質工程稱號。

    嚴師高徒——

    “只要引導好,年輕人都是寶!”

    2006年11月18日,竇鐵成名震陜西。在陜西省電力線路工職業技能競賽中,竇鐵成獲得第一名。更神的,獲得第二、第三名的,居然是竇鐵成的徒弟李洪江和孫曉峰!包攬前三名,激動的師徒三人,在領獎臺上抱成一團。

    在電務公司領導看來,竇鐵成是公司最有“權力”的人:公司電力系統,上至公司領導層,下至普通電力工,2/3的人都自稱是他的徒弟。

    老竇收徒有自己的門道,“我喜歡勤懇、有悟性、肯鑽的人。”

    孫曉峰的進入“師門”,就是典型例證。

    在外人看來,孫曉峰自小貪劣倔強,初中未畢業就在社會上遊蕩。到電務公司來時,他父親對他的要求只有一句話:“兒啊,咱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

    別人避而遠之,竇鐵成慧眼識金:別看孫曉峰頑劣,但他有悟性和好奇心,有事沒事就到竇師傅的變電所轉轉,問這問那,什麼工作都想沾點邊。

    “只要引導好,年輕人都是寶!”對於孫曉峰,竇鐵成格外“關照”:沒事就和他拉拉家常,幹活時經常有意識讓他搭把手,順便講講電路原理。

    漸漸地,孫曉峰入了門,上了癮,以前東遊西蕩找樂子,現在工地亂串學本領。如今,他已經成為公司的最年輕的電力高級技師之一,獨當一面。

    “要把活當自己的活,把工程當自己的工程,把工地當自己的家。”師傅經常這樣和徒弟們説。

    趙亞平大學畢業剛來竇鐵成班組工作時,被安排為開關櫃二次配線,費心盡力地弄完後,運轉正常,小趙自我感覺良好。沒想到,竇鐵成看到後,硬逼著他把好不容易接好的線全部拽掉。小趙很委屈:把線接進去,能正常運轉不就行了嗎?竇鐵成不依:“不但要接上,還要接漂亮。外觀美不美,質量好不好,反映的是人的素質!”

    這以後,趙亞平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幹完一個活,都要圍著設備瞅上幾圈。

    “別看師傅平時和我們打成一片,工作中要糊弄他,門都沒有!”徒弟們知道師傅的“厲害”。

    師傅也有“豁達”時。年輕女職工張莉剛來時,特別害怕犯錯誤,不敢嘗試,畏手畏腳。竇師傅對她説,“不要對工作輕易説不,要試著去幹。沒事,如果錯了就説是我幹的。”這句話,在張莉耳邊迴響至今。

    照理説,徒弟成群,師傅好做,只要貓在後方指揮就可以了。老竇當師傅,可不輕鬆,總是親自上陣,忙得灰頭土臉的,幹活比徒弟們還玩命,經常被旁人誤認為是聘用的臨時工,“你們這民工是哪找來的啊,還挺有本事的!”

    師傅身有三件寶:電筒、鐵盒、筆記本。電筒晚上用來看書研究圖紙,鐵盒用來收集工地上的螺絲、零件變廢為寶,筆記本用來記工作心得。

    時間久了,徒弟們也“蕭規曹隨”,現在,三件寶已成師徒的共同特徵。

    嚴師出高徒。電務公司共有電力工技師42人,其中竇鐵成的徒弟就有35人;公司電力工高級技師7人,竇鐵成的徒弟佔了5人。

    鐵漢柔情——

    “以後退休了,我想多陪陪家人”

    “我知道天涯路漫漫,我卻要去海角路遙遙!”

    這是竇鐵成1997年10月30日出發去新疆施工時在火車上寫下的“詩句”。從漠北到江南,從東海之濱到高山之顛,每次施工“轉場”,老竇總會“詩意”大發。

    既然與施工結緣,便註定了一生的漂泊。竇鐵成對此太有感觸。

    女兒出生不在、家裏蓋房不在、老人過世不在……走南闖北29年,算起來,與家人在一起的日子,竟不足3年。“家裏有事也不敢跟他説,他搞施工,爬上爬下的,不能分心。”老伴楊華芳很體貼。

    “我和老婆這麼多年,沒有紅過一次臉!”老竇總是愛和工友和徒弟們炫耀。“不是不吵,而是根本沒機會,一年都見不到幾次人。”老伴點出了其中的“玄機”。

    “取悅”老伴,竇鐵成有一套。2007年他被選派去比利時考察,回來的時候,別的都沒帶,卻給老伴帶來了浪漫的“驚喜”:花30多歐元買了一枚鍍金戒指,親手戴到了老伴的手上。

    “以後退休了,我想多陪陪家人”,老竇經常對工友們説説心底的願望。

    現在,老竇還和老伴有個約定,每天晚上九十點鐘,老兩口都要通過手機短信問候平安。

    平時,老竇還愛跟工友徒弟們玩成一塊。“他平時招呼我們‘哥們’、‘姐們’的,老愛跟我們開玩笑。”徒弟李洪江因家庭瑣事和老婆鬧彆扭的時候,老竇還積極為他支招。

    老竇很幽默。徒弟韓淩至今還在手機裏保留著師傅去年中秋節在東烏鐵路施工工地上給她發的自編短信:一把沙蔥、二兩蚊蟲、三勺黃沙、四斤羊肉、外加五斤酸牛奶。月餅已送你,就湊合著吃吧。可別獨吞,小心長肉!

    鐵漢有柔情。雖然歲月與風沙把竇鐵成刻畫得粗獷滄桑,但他的內心,卻藏著一團樂觀的火,興趣愛好廣泛得讓人眼花繚亂:

    他是“收藏家”,施工在沙漠戈壁、河流山川,為尋覓美麗的石頭,他會翻遍工地周圍的疙疙瘩瘩;

    他是“攝影家”,無論自然條件多麼艱苦,他都會隨身帶個小照相機,拍朵朵野花,拍落日晚霞;

    他是“音樂家”,山頭河邊,夕陽西下,他會拿著笛子,深情地吹奏一曲《草原之夜》,對著天地訴説著心底的想家……

     

責編:許桂梅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