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1901—1972)是著名建築教育家、古建築文物保護與研究和建築史學家。廣東省新會縣人,梁啟超長子。戊戌變法失敗梁啟超流亡日本時,梁思成于1901年4月20日出生在日本東京,1912年隨父返國。1972年1月9日卒于北京。1923年畢業于清華學校,1924—1927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院研究世界建築史。1928年回國,創辦東北大學建築系並任系主任,是我國建築教育的開拓者之一。1933—1946年,任中國營造學社法式組主任。1934年任國民政府中央古物保存委員會委員,1944年任國民政府教育部戰區文物保護委員會副主任。1946年創辦清華大學建築系並任系主任直到逝世。他還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耶魯大學聘任教授、普林斯頓大學名譽文學博士和聯合國大廈設計委員會成員等職。從1949年起,先後任北平都市計劃委員會副主任和北京市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1959年加入中國共産黨。
梁思成的一生中,除了在建築教育、城市規劃等方面做出的開拓性不朽貢獻之外,最為突出的是古建築文物的保護與調查研究工作,他在中國營造學社的十多年間,以他身體和學術的最強壯年代,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運用近代科學技術對我國眾多有價值的古建築進行了勘察、測繪、製圖並結合歷史文獻資料和對老匠師們的採訪,寫出了《清式營造則例》、《中國建築史》、《中國雕塑史》等專著和《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及山門考》、《正定古建築調查報告》、《記五台山佛光寺建築》等眾多的調查報告與學術論文,為我國建築的研究與保護這門學科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梁思成對古建築的保護維修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抗日戰爭以前,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之中以及新中國成立之後,都是竭盡全力,多方設法保護,立下了不朽的功績。在抗戰時期為保護敵佔區古建築文物、在解放戰爭中為保護待解放地區古建築文物領導編寫《全國重要建築文物簡目》,在作戰地圖上標示出在戰爭中避免炮擊、轟炸的建築文物的標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為保護北京的城墻、牌樓、北海團城等等竭盡了全力。他還多次為文化部舉辦的考古工作人員訓練班、古建築工作人員培訓班講課,培訓專業人才。
梁思成畢生致力於古代建築和文物保護,受到海內外建築文化界人士的普遍稱讚。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還參與設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任務。
《人民日報》 (2006年01月10日 第四版)
責編:許桂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