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某 提問

網友Meko問

9日上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趙忠賢、屠呦呦獲得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科學技術獎年年頒發,想問下小編,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科技創新上有何創新突破?

小編答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2016年5月30日,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著眼新時期、新形勢、新任務,就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發表講話:“在我國發展新的歷史起點上,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吹響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

“十三五”開局之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國裝滿創新動能的列車穿越崇山峻嶺,將科技歷史帶入了一個嶄新階段。

2016這一年,我國從量子衛星發射到載人航天再出發,從使用自主芯片的超級計算機又一次稱冠全球到中國企業技術介入5G標準,科技創新能力迅速攀升,而作為國內科學技術領域的最高榮耀殿堂——國家科學技術獎,2016年亦實現許多突破。

一、標誌性成果重塑世界産業格局。

獲得201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的TD-LTE是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簡稱4G),首次實現了我國主導的移動技術標準走向世界。

從1G時代的空白、2G時代的跟隨、3G時代的突破,直至4G時代跨入主流,中國的移動通信技術走出了一條標準的中國式後起之秀的發展道路。我國主導的TD-LTE在與美國主導的WiMAX的全球4G産業競爭中勝出,成為全球兩大主流4G標準之一,使無線移動通信成為我國少數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領域之一,為我國“互聯網+”及“雙創”戰略構築了重要信息基礎設施。

2016年國家科學技術獎中,以4G移動通信、北斗導航應用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扭轉了我國核心技術和知識産權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重塑了世界産業格局。從高等級獎項的總體水平看,我國在主要科技領域和方向上已“佔有一席之地”,正在從“跟跑者”向“並行者”、“領跑者”轉變。

二、基礎研究邁入世界科技發展前沿。

基礎研究、前沿探索是一個國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的關鍵。2016年,從深埋山底的中微子探測儀,到九天之上的量子通信機,每一次閃爍,每一聲“嘀嗒”,都是中國基礎研究的有力脈動。

而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中,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在繼2013年鐵基高溫超導和2015年多光子糾纏之後,今年又有一項物理學領域的重大成果問鼎該獎項——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發現的中微子振蕩新模式。

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發現的中微子振蕩新模式,是中國科學家主導的原創性科學成果,也是中國本土首次測得的粒子物理學基本參數,在國際高能物理界産生重要影響。這項2012年取得的重大成果自誕生以來就廣受關注,不僅入選美國《科學》雜誌公佈的2012年度十大科學突破,還獲得了2016年度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大亞灣中微子實驗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説:“大亞灣實驗極大地提升了我國在探測器設計和建造方面的國際聲譽,將我國的中微子研究帶入國際前沿。”

三、科技創新更加接地氣服務實際需求。

2016年獲得各項國家科學技術獎的項目,不僅“高大上”,也非常“接地氣”。

“三江源區草地生態恢復”項目,對促進青藏高原地區資源持續利用、生態環境保護和區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新疆推薦的“風電機組關鍵控制技術”項目,依託當地自然資源優勢,突破多項技術難題,推動風電躍居國內第三大電源……

依靠當地産學研力量聯合完成的這些項目,為祖國各地的實際需求送去了服務。

“冶金功能耐火材料關鍵服役性能協同提升技術”,開發出性能卓越的新型耐火材料,對高品質鋼材生産有重要意義,獲發明專利22項,近三年新增産值10.4億元;“高速鐵路軌道平順性保持技術”,打破了日、德等國的技術壟斷,推動了高鐵軌道工程技術的發展和行業的技術進步,在我國數千公里高鐵建設以及近兩萬公里的高鐵安全運營中發揮著重大支撐作用……

這些突破行業瓶頸的關鍵技術,為國家創造了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頭面部嚴重燒傷關鍵修復技術”在國際上處於領先水平,實現了全臉面毀損從“無法治療”到“能有效治療”的重大突破,被譽為“中國式換臉”;“基於移動位置數據的城市出行信息服務關鍵技術”提供的交通信息服務,覆蓋全國316個城市、主要高速及國道,為上億移動用戶提供實時路況和出行信息……

這些已經應用於身邊的技術,讓人民的生活更加便利。

打開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我們欣喜地看到,我國的一項項科技創新成果正凸顯在星光閃耀的世界科技舞臺上!眺望未來,2020年中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中國科技的春天明媚而燦爛!

本文參考:
     國家科學技術獎呈現六大特點:數量減少 更接地氣 人民網 2017-01-09
      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開獎 重塑世界科技格局的中國力量 中國經濟網 2017-01-09
      2016,中國科技志在“領跑” 光明日報 2017-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