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某 提問

網友程程問

長征二萬五千里,能夠走出來的都是勇士。但據説,當年參加長征的可不僅僅都是中國人,還有不少外國人,我們知道的李德就是其中一個,那麼,參加長征的還有哪些外國人呢?

小編答

據小編查詢資料得知,當年參加紅軍長征的確實不乏外國人,不僅有著名的外籍共産黨員,還有很多沒有留下姓名的“無名英雄”,也有在長征途中為紅軍做過有益工作的外國傳教士。今兒小編就給您簡單介紹幾位。

首先説李德。

李德筆名華夫,是來自蘇聯的德國共産黨人,被稱為“紅軍的洋顧問”,同時也是唯一走完長征的西方人。1932年,他被共産國際執委會派往上海遠東局工作。1933年,中共臨時中央從上海遷往中央蘇區,他以中共中央軍事顧問的身份來到瑞金。

李德來到蘇區,雖懷有幫助中國革命的良好願望,但錯誤的指揮卻給紅軍造成了重大損失,最終導致第五次反“圍剿”的嚴重失利。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決定撤銷博古、李德對軍事的領導。

此後,李德不再擁有軍事指揮權,但仍多次參加中央政治局會議。1935年6月,在兩河口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他明確支持中央北上抗日方針,反對張國燾南下。1935年10月,李德隨紅軍長征到達陜北,直至1939年8月返回莫斯科。1974年8月,逝世于東德。

再説長征中的一位朝鮮人——畢士悌。

據統計,參加長征的紅軍中至少有30名朝鮮籍幹部和戰士,畢士悌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同時,他還是紅軍東征中犧牲的唯一一位外籍將領。

畢士悌原名金勳,又名楊寧、楊林,1919年,他參加了朝鮮“三一”愛國起義後,秘密來到中國。于1924年,他從雲南陸軍講武堂畢業後考入黃埔軍校,次年,秘密加入中國共産黨。

長征初期,紅軍幹部團受由其與紅軍總部組成的第1野戰縱隊指揮。在突破國民黨軍隊封鎖線、特別是第四道封鎖線時,畢士悌協助團長陳賡、政治委員宋任窮指揮幹部團英勇奮戰,較好地完成了警衛和掩護任務。

此後,畢士悌隨幹部團渡過大渡河,翻過夾金山,通過天險臘子口,翻越六盤山……在長征過程中,畢士悌與幹部團同志一道堅決反對張國燾的分裂行徑,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北蘇區吳起鎮,勝利結束了二萬五千里長征。

長征之後,畢士悌又隨紅一方面軍主力東征,在1936年2月20日率部進行渡河(指黃河)作戰時,不幸身負重傷,倒在了黃河岸邊。兩天后,這位朝鮮人民的好兒子、中國工農紅軍的優秀將領因搶救無效,壯烈犧牲。

最後再説長征中的一位越南人——洪水。

洪水,原名武元博、阮山,1925年初,應時任鮑羅廷秘書胡志明的邀請來到廣州,成為黃埔軍校學員。大革命失敗後,洪水秘密加入中國共産黨。

1934年,在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洪水以京族身份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不久,因追隨毛澤東,與博古等發生矛盾,被開除出黨。長征開始後,洪水作為陳賡幹部團成員參加,遵義會議後,恢復黨籍。

紅一、紅四方面軍會師之後,洪水奉命跟隨朱德、劉伯承到左路軍工作。所在部隊遭受重大挫折被打散後,洪水扮成當地老百姓,第三次爬雪山、過草地,曆盡千辛萬苦,在1936年初走到了延安。

1945年8月,洪水應邀回到越南參加抗法鬥爭,擔任過多個重要職務,1948年晉陞為少將軍銜。1950年10月再次來到中國工作,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因此,洪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唯一的外籍將軍,也是越南人民軍中唯一的中國將軍。

毛澤東曾評價洪水説:“洪水的性格是執著、透明的。這樣的幹部使用得好,是馳騁千里的駿馬,否則就是愛尥蹶子的馬。”這段話,最好地概括了他光輝而又曲折的戰鬥一生。

作為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長征以其特有的魅力,吸納了無數中國革命鬥士參加,也留下了很多外國人的足跡,他們不僅是長征的親歷者,更是長征的見證者。所以,長征不僅是中國的奇跡,更是世界的精神財富。

本文參考:
      參加紅軍長征的外國人 新華網 2016-09-17
      外國人看長征:無可匹敵的英雄主義史詩 新華網 2016-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