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某 提問

網友君君問

今年是長征勝利80週年,聽很多老紅軍説,當年的長征,過草地是其中最艱苦的一段路程,而且還三過草地,那麼,過草地到底有多難呢?當時過的是哪片草地啊?

小編答

“過草地之難,難於上青天”“死亡陷阱”……這些詞彙對於當年參加過長征、走過草地的紅軍來説,都不足以形容其千辛萬苦。而作為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的紅四方面軍第4、第30軍等部隊,還三次走過了荒無人煙的草地。那麼,對於紅軍來説,猶如“死亡陷阱”般的草地到底在哪兒呢?

經小編查閱史料證實,紅軍當年三過草地時經過的地域主要是指川西北高原上的水草地。川西北高原位於青藏高原同四川盆地的連接段,因為歷史上一直為松潘所轄,也有“松潘草地”之稱。它縱橫300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紅軍過的草地就是指川西北若爾蓋地區。

都説過草地、過草地,但這裡所謂的草地,可並非我們所以為的青草綠地。80年前,這裡既無道路,也無人煙,更無可食之物,與其説這裡是草地,不如説是草甸。草甸之下,積水淤黑,泥濘不堪,淺處沒膝,深處沒頂,遠遠望去,好似一片灰綠色的海洋。

而紅軍要想通過這片草地,則必須至少克服四大困難,其困苦和艱辛是我們這些後人難以想象的,更讓很多歪果仁直呼不可能。

首先,第一大難即為行難。

茫茫草地,一望無涯,人和騾馬在草地上行走,必須腳踏草叢根部,從一個草甸跨到另一個草甸跳躍前進。過草地時最怕的就是陷入泥沼,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拼命往上掙扎,會越陷越深,來不及搶救就會被污泥吞噬。

當年的紅軍,往往是一個人陷進去後,另一個人伸手去拉,用力過猛也會被帶著陷進去。後來有了經驗才知道,要慢慢移動身子才能上得來,或者將綁腿帶纏在被陷進同志的腰間才能拉得上來。那個泥水不僅不能飲用,而且破了皮的腿腳泡過,還會紅腫甚至潰爛,一下子很難好。

第二大難為食難。

那時,紅軍準備的糧食多為青稞麥炒麵,炒麵需要用水煮著吃,沒有水,幹吃很難受,且口渴難熬。一下雨,青稞麥被淋濕了,就成疙瘩,再用開水和就成了稀面糊糊,吃著不經餓。如果直接吃黏疙瘩,又難以下咽。

還有不少同志在進草地之前來不及磨面,帶的就是青稞麥。這樣的青稞麥只能一顆顆咬著吃,帶的少,就一顆顆數著麥粒吃,儘量節省能多吃一兩天。咬青稞麥既吃不飽,還難以消化。一般戰士準備的乾糧,兩三天就吃完了。這時候,草地才過一半,有的甚至不到一半。所以饑餓和疾病威脅著每一個人的生命。許多同志在戰場上沒有倒下去,卻在草地裏默默的死去。

在極度缺乏食物的情況下,紅軍就靠吃野菜、草根、樹皮充饑。有的野菜、野草有毒,吃了輕則嘔吐瀉肚,重則中毒死亡。沒有能吃的野菜,就將身上的皮帶、皮鞋,甚至皮毛坎肩脫下來,還有馬鞍子,煮著吃。

有的戰士餓得實在沒吃的,就找別人屙的屎裏沒有消化的青稞麥,或者自己屙出來的,一粒一粒挑出來,洗了再用茶缸煮著吃。吃是這樣,喝也是這樣。有的戰士,人尿、馬尿都喝過。

第三大難為禦寒難。

草地天氣,一日三變,溫差極大。早上,太陽出得晚,很冷;中午晴空萬里,烈日炎炎;下午往往突然黑雲密布,雷電交加,暴雨冰雹鋪天蓋地而來,或者霧雨朦朧;夜間氣溫降至零攝氏度左右,凍得人們瑟瑟發抖。

紅軍戰士過草地前,大多衣單體弱,準備的棉衣、皮衣哪能夠幾萬人穿!為了禦寒,各人穿戴五花八門:穿著厚衣的有之,穿著單衣或夾衣的更多;裹著毯子的有之,更多的是披著各種獸皮;太冷了,有的就喝點酒或咬點辣椒驅寒。但酒辣椒都帶的少,不夠用,兩三天后也沒有了。這樣在泥沼草地行軍,真可謂“饑寒交迫,凍餒交加”。

第四大難為宿營難

草地凈是泥濘潭水,一般很難夜宿。行軍到了傍晚,往往要找一個土丘、河邊、高地等比較幹一點的地方宿營。實在找不到,就只好在草地裏露宿。或者就地而臥,或者坐著打盹,或者背靠背睡一會。

女同志往往兩人依偎在一起,這樣還暖和一點。若有塊油布用樹枝架起遮擋風雨,就算是很好的條件了。有時晚上風雨交加,用樹枝架起的油布,既遮不住風雨,也擋不住寒冷,戰士就會在風雨淋澆之下熬過一夜。

在草地裏露宿還擔心睡著後,跌倒或滾到深水泥沼裏去,這樣就沒命了。因此,有時幾個人輪流值班,以免發生不幸。但是,夜晚太冷了,第二天一早起來,往往會看到草地上長眠著一些戰士,甚至是跟自己背靠著背休息的戰友。

草地環境惡劣,饑餓、寒冷每天都在侵襲著紅軍戰士,加上缺醫少藥,傷病員有增無減。但即便這樣,紅軍戰士還是憑著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走出了草地,這就是我們常説的長征精神。

長征精神是對理想和信念的執著,是不怕犧牲、頑強奮鬥的勇氣,是我們中華優秀兒女用生命熱血鑄就的豐碑,習近平強調,“有了這樣的精神,沒有什麼克服不了的困難。”所以,長征精神值得我們每一代人去發揚、傳承。

本文參考:
      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究竟有多難? 內蒙古日報 2009-03-25
      長征,永遠的時代精神——軍史專家眼中的長征 新華社 201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