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某 提問

網友丹丹問

10月11日,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在澳門舉行,李克強總理髮表了主旨演講。在演講中,他向我們傳達了什麼信息呢?

小編答

在演講過程中,李克強以“橋”妙喻中葡論壇合作,闡述了在中葡論壇紐帶作用下,中國與7個葡語國家2015年取得的合作成績:貿易額接近1000億美元、近千家企業在中投資、葡語國家承包工程合同額超900億美元、“葡語熱”和“漢語熱”流行等等。

那在新形勢下,中國又將怎樣與葡語國家繼續友好合作下去呢?這是很多人關注的重點。

首先在宏觀層面,中國願與葡語國家在以下幾個方面共同努力:

一、增強政治互信

目前,中國與各葡語國家關係正處於歷史上最好時期。中國願繼續與葡語國家一道,本著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贏的精神,進一步密切高層交往,在重大利益問題上相互支持,妥善處理分歧,發展長期健康穩定的夥伴關係。

二、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中國願與葡語國家相互擴大市場開放,拓展在海關、檢驗檢疫等領域的合作,加強知識産權保護,營造良好的貿易投資環境。中國不追求對葡語國家的貿易順差,願意積極落實給予部分葡語國家97%的稅目零關稅優惠政策,鼓勵從葡語國家進口更多商品。

三、擴大産能合作,這將成為中國和葡語國家合作的重要項目

加強産能合作,是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捷徑。本次論壇期間,與會各方將簽署産能合作備忘錄。中國願充分發揮絲路基金、中國與葡語國家合作發展基金等融資平臺作用,儘快實施一批重大項目。

四、加強人文交流

中國將繼續幫助亞非葡語國家升級改造教育文化設施;願意通過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中葡論壇(澳門)培訓中心等,繼續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合作;願意給予更多論壇成員國中國公民組團出境旅遊目的地地位等等。

澳門是聯絡中國與葡語國家的一條十分重要的紐帶,中國政府全力支持澳門特區政府加快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進一步建設好經貿合作會展中心、中小企業商貿服務中心、葡語國家商品集散中心。

宏觀規劃發佈了,具體措施則讓人更加期待。

在上屆論壇中方提出8項措施全部落實的情況下,李克強宣佈,今後3年中國政府將採取更大力度,提出18項新舉措,主要包括:

“向論壇亞非葡語發展中國家提供不少於20億元人民幣無償援助”、“向論壇亞非葡語國家提供不少於20億元人民幣的優惠貸款”、“向論壇亞非葡語的不發達國家免除5億元人民幣無息貸款到期債務”。

另外,中國還將“繼續向亞非葡語國家派遣200人次的醫療隊”、“向論壇葡語國家提供2000個各類培訓名額,以及總計2500人年的中國政府獎學金名額。”、“鼓勵企業在論壇葡語國家新建或升級若干境外經貿合作區”等等。

宏觀規劃令人憧憬,具體舉措更讓人心動,在目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全球影響力顯而易見,這也讓更多人對中國的經濟形勢表示關心,對此,李克強在論壇上給予了回應:“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6.7%。”

總的看,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運行,特別是到了三季度,是好于預期。尤其是就業,今年前9個月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000萬人,保持了過去三年每年新增就業超過1300萬人的勢頭。

現在外界對中國的債務、房地産市場等方面的風險有些議論,李克強認為,對這些問題要客觀全面看待。

一、在債務方面,中國的債務風險總體是可控的。

我們面臨的杠桿率主要是非金融類企業的杠桿率比較高,這與中國市場發展時間短還不成熟,居民儲蓄傾向強,居民儲蓄佔50%以上、以銀行為主的融資結構佔多頭,而且中國的債務以內債為主,外債佔比很小,出現債務風險的可能性也較小。

當前,中國貨幣政策是穩健的,流動性保持合理的充裕,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和撥備覆蓋率高,而且我們風險彌補和吸收損失的能力比較強。下一步我們將通過發展多層次基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推進企業兼併重組等途徑,逐步降低非金融類企業的杠桿率,化解金融風險。

二、從房地産市場來看,中國新型城鎮化今後還要經歷相當長的過程,住房需求將呈增長態勢。

針對當前中國房地産市場的一些分化態勢,我們將強化,而且也正在強化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因城因地施策,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努力實現住有所居,而且要採取有效的措施,符合國情、城市特點的措施來促進房地産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這些年,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夠頂住內外壓力,實現穩中有進、穩中提質,不是靠“大水漫灌”的強刺激,而是依靠改革開放,積極創新宏觀調控方式、加快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的結果。 中國將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對外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我們完全有能力保持中國經濟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實踐已經並將繼續證明,中國和葡語國家是可以信賴的知心朋友、可以倚重的合作夥伴。我們將聚力集智劃開大船,共同推動中國與葡語國家友好合作之舟乘風破浪、不斷遠航!

本文參考:
      李克強在中葡經貿合作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 新華網 201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