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某 提問

網友米勒問

據新聞報道,我國目前已有17個省區市(含兵團)在省級層面對城鄉醫保“並軌”作出了規劃和部署,其中一些地方已全面並軌。那麼,從這些省區看,城鄉醫保“並軌”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哪些改變呢?

小編答

所謂“城鄉醫保並軌”,是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與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並軌。目前,我國已形成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以下簡稱“新農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要框架的基本醫療保險體系。長期以來,這種“三足鼎立”的結構在居民基本醫療保障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流動越來越頻繁,新農合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獨立運行帶來的負面作用也開始顯現,比如,重復參保、重復投入、不少新農合人群遭遇異地醫保報銷難等問題。這不僅增加了政府管理成本和負擔,還不利於社會公平和人員流動。

因此,為了打破這兩種制度在繳費標準、享受待遇等方面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我國國務院于2016年年初印發《關於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提出整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兩項制度,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國務院還明確了出臺相關政策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提出各省(區、市)需在2016年6月底前對整合城鄉居民醫保工作做出規劃和部署,各統籌地區需在2016年12月底前出臺具體實施方案。

據人社部最新統計,截至目前已有包括河北、上海、浙江等17個省區市,對整合城鄉居民醫保制度作出了規劃部署,突破醫療保險城鄉分割的體制障礙,明確將整合後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劃歸人社部門管理。那目前來看,城鄉醫保並軌後帶來哪些實際改變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首先,看定點就醫和醫保用藥範圍有何改變。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説,城鄉居民醫保並軌後,無論是城鎮居民還是農民、學生兒童,均實行一個政策體系、執行一個待遇標準、享受同樣的經辦服務,實現了更大範圍、更高程度的制度公平。

根據地方人社部門提供的數據,城鄉醫保並軌後,各地醫保定點的醫療機構、醫保藥品的目錄,都明顯擴大。尤其是參保新農合的農村居民,並軌後的醫保用藥範圍成倍增長。

比如,山東、廣東、寧夏城鄉醫保並軌後,城鄉居民統一使用基本醫保藥品目錄,農民的可報銷藥品種類分別從1100種、1083種、918種擴大到2400種、2450種、2100種,醫保用藥的範圍增加1倍多。

天津市人力社保局透露,城鄉醫保並軌後,農村居民醫保藥品的數量從原來的2000多種增加到7300多種,增加了2倍。此外,農村居民就醫定點醫院的數量也由原來的30家左右,擴大到目前的1400余家。

其次,再看看醫保報銷比例有何變化。

小編從相關報道了解到,有關省區市城鄉醫保並軌、做大醫保“蛋糕”,醫保報銷比例也相應提高。

廣東省人力社保廳介紹,2012年廣東實現了全省醫保城鄉統籌,城鄉居民醫保水平此後逐步提高,政策範圍內的住院報銷比例從54%提高到76%,最高支付限額從5萬元提高到44萬元。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力社保廳透露,城鄉醫保並軌前,當地城鎮居民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為57%、最高支付限額8.4萬元,農村居民報銷比例為53.59%、最高支付限額5萬元。並軌後,城鄉居民醫保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達到66%,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一檔7萬元、二檔12萬元、三檔16萬元。

最後,再看重復參保問題能否破解。

天津市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張寶義説,以家庭為單位參保的新農合,與個人參保的其他醫保,在制度上存在重復,在信息上缺乏聯通,造成務工人員、在校學生等跨區域、跨醫保的重復參保現象,由此引發財政重復補貼、醫保重復報銷的問題。

據人社部測算,以10億城鄉居民為基數,全國重復參保率約為4%,即4000萬人重復參加醫保。按照目前財政補貼標準計算,重復補貼金額每年超過160億元。

而城鄉醫保並軌後,“統一組織參保,發揮信息系統的唯一性功能,一個代碼、一條信息通道,就能杜絕重復參保現象,避免政府重復補助。”張寶義説。

據相關報道,多地推進城鄉醫保並軌期間,借機核銷了不少重復參保人口。比如,浙江各市城鄉醫保並軌期間,進一步夯實了居民參保基數,全省擠出了將近5%-10%重復參保。

天津市人力社保局也透露,天津城鄉醫保並軌期間,徹底杜絕了重復參保現象,包括40萬同時參加城鎮職工醫保、農民工醫保和新農合的農村居民,以及將近4萬跨統籌區縣的重復參保人口。

不可否認,實施城鄉醫保並軌,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是我國社保制度走向公平化、合理化的重要進步。讓農民工和靈活就業人員依法參加職工基本醫保,消除參保身份不同帶來的差異,最終會成為我國醫療保障體系發展的必然趨勢。而橫亙在城市與農村多年的那條鴻溝也會填平,“農村人”與“城市人”之間的區別終將要走進歷史。

本文參考:
      城鄉醫保並軌不只是“多繳費” 新華網 2016-06-21
      17省區市城鄉醫保“並軌”帶來哪些改變 新華網 2016-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