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某 提問

網友小玉問

兩會召開前夕,眾多政協委員的提案見諸媒體,那麼,政協委員的提案到底是如何産生的呢?

小編答

《全國政協提案工作條例》指出:政協提案是政協委員、參加政協的各黨派、人民團體以及政協各專門委員會,向政協全體會議或者常務委員會提出的,經提案審查委員會或者提案委員會審查立案後,交承辦單位辦理的書面意見和建議。

簡單來説,政協提案就是書面的意見或建議,但它又不同於政協會議中的即席發言和來信來訪,因為它一經提交是要必須辦理的,必須保證件件有答覆,事事有交待。

在正式回答它是怎麼産生之前,小編有必要把政協委員的提案和人大代表的議案區分下。

人民代表大會是權力機關,人大代表的議案一經通過,就具有法律效力;而人民政協是政治協商機關,政協委員提案是民主監督的一種形式,沒有法律的約束力;人大代表議案,一般只在大會期間提出,而政協委員提案,既可在全體會議期間提出,也可在休會期間提出。

提案的提出一般有四種形式:一是政協委員可以個人或者聯名方式提出提案。二是政協全體委員會議期間可以小組或者聯組名義提出提案。三是參加政協的各黨派和人民團體,可以本黨派、團體名義提出提案。四是政協各專門委員會可以本專門委員會名義提出提案。

講完這些宏觀的,小編再舉個具體的例子,講講一份提案具體是怎麼産生的。

要知道,好提案可並非腦子一熱就能寫就,它需要認真調研,需要充滿理性的思考,需要完備的知識和能力。只有認真細緻地調研走訪,提案才能最終轉化為百姓“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惠民實事。它的提出是一個非常嚴謹的過程。

今年“兩會”期間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以下簡稱民進中央)提交了《關於進一步加大非遺傳承人保護力度的提案》,直指非遺保護的核心基礎問題——非遺保護説到底是對非遺傳承人的搶救和保護。那就來讓我們看看這份提案到底是怎樣産生的。

首先聚焦選題、廣泛調研。

2015年初,全國政協經過與各民主黨派的充分協商,確定由民進中央與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在當年11月共同承辦“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與保護”雙週協商座談會。為了籌備此次雙週協商座談會,2015年“兩會”後,民進中央即圍繞非遺保護議題進行了調研部署,發動民進省級組織和民進中央文化藝術委員會開展調研和討論。

調研之後要深入分析、找準癥結。

在紮實的調研基礎之上,民進中央又與中國民協聯合組織召開了“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與保護”專題研討會,邀請非遺傳承人和非遺研究專家進行深入研討。通過調研發現了人才、創新、制度等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方面所面臨的困境和挑戰。

問題主要有三:傳承人老化,面臨普遍斷層、後繼無人困境;傳承人生存發展環境有待改善;傳承人認定工作有待完善;

最後經過推敲琢磨,提案出爐。

2015年11月19日,全國政協召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與保護”雙週協商座談會,圍繞如何更有效地搶救和保護非遺傳承人,如何從法治的角度做實非遺保護工作,如何用“本地化+互聯網”的機制推動非遺的保護和傳承,以及少數民族地區非遺保護存在的問題等進行了討論。

經過討論與打磨,提案初稿拿到專家評審會上討論,相關專家又提出了專業意見;充分吸收專家意見,並徵求民協專家意見後,民進中央參政議政部相關人員數易其稿,最後將提案終稿提交民進中央主席辦公會審議通過。

目前這份提案已上交,提案提出,經提案委員會審查立案後,就會成為正式提案了,而正式提案將交付到有關單位辦理。

一般正式提案交付到有關單位辦理後,必須保證件件有答覆,事事有交待。據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消息,2015年,全國政協立案的5000多件提案絕大多數已經辦復,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那麼,2016“兩會”我們期待有更多利國惠民的好提案通過,並最終轉化為百姓“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實事。

本文參考:
      關於進一步加大非遺傳承人保護力度的提案 中國日報網 2016-03-01
     兩會鮮知道:5W帶你讀懂全國政協開幕會 新華網 2016-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