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鄧小平南巡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3日,鄧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發表了重要講話。鄧小平的南巡談話對中國90年代的經濟改革與社會進步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
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説來説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要害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産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産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他指出:對改革開放,一開始就有不同意見,這是正常的。不搞爭論,是我的一個發明。不爭論,是為了爭取時間幹。現在,有右的東西影響我們,也有“左”的東西影響我們,但根深蒂固的還是“左”的東西。右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左”也可以葬送社會主義。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鄧小平強調: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低速度就等於停步,甚至等於後退。我國的經濟發展,總要力爭隔幾年上一個臺階。看起來我們的發展,總是要在某一個階段,抓住時機,加速搞幾年,發現問題及時加以治理,爾後繼續前進。他以1984年到1988年五年的加速發展為例,説:那五年的加速發展功勞不小,這是我的評價。如果不是那幾年跳躍一下,整個經濟上了一個臺階,後來三年治理整頓不可能順利進行。從根本上説,手頭東西多了,我們在處理各種矛盾和問題時就立於主動地位。鄧小平由此得出結論:“發展才是硬道理”。經濟發展得快一點,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高科技領域,中國也要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
鄧小平説,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打擊各種犯罪活動。這兩隻手都要硬。他強調,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關鍵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只有堅持這條路線,人民才會相信你,擁護你。鄧小平提出:正確的政治路線要靠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中國的事情能不能辦好,從一定意義上説,關鍵在人。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産黨內部。對這個問題要清醒,要注意培養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標準,選拔德才兼備的人進班子。我們説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要長治久安,就要靠這一條。真正關係到大局的是這個事。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的這條中國的發展路線,是否能夠堅持得住,要靠大家努力,特別是要教育後代。鄧小平強調:學馬列要精,要管用的。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我們改革開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實踐,靠實事求是。
鄧小平提出: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對幹部和共産黨員來説,廉政建設要作為大事來抓。在整個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必須始終注意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資産階級自由化氾濫,後果極其嚴重。運用人民民主專政的力量,鞏固人民的政權,是正義的事情,沒有什麼輸理的地方。我們搞社會主義才幾十年,還處在初級階段。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決不能掉以輕心。
鄧小平的南方談話,不僅對中國的改革和建設,對開好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而且對中國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責編:李秀偉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