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23家首都媒體記者與一名大學生士兵的對話

CCTV.com  2007年09月03日 13:23  來源:CCTV.com  

    【背景:高明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大學第一個在校入伍的大學生士兵,現為第二炮兵某旅技術營班長。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刊發的高明建功軍營先進事跡在母校師生中引起強烈反響的情況。中央軍委首長和國務院有關領導批示後,新聞媒體給予了高度關注。

    今年7月中旬,人民日報、新華社、解放軍報、光明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中國青年報、人民網、央視國際網、解放軍生活雜誌、中國青年雜誌、南方週末等23家新聞媒體的編輯記者,深入高明所在部隊,對高明入伍後的現實表現及部隊領導和身邊戰友對高明的看法評價,進行全方位採訪。

    7月14日下午,在邊陲某地的一個古鎮裏,第二炮兵機關組織了一次別開生面的“高明新聞發佈會”。新聞媒體的記者們與一位普通士兵進行了對話,並對“高明現象”作了深入研討。採訪中氣氛十分熱烈,記者的提問尖銳深刻,高明的回答樸素實在,時而有思想“交鋒”。記者們反映,以前參加過很多新聞發佈會,但由一個士兵當新聞發言人,是過去沒有過的。這次特殊的採訪、交流、研討,使他們大大加深了對高明和“高明現象”的理解!以下是這次對話的實錄。】

    主持人(二炮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畢永軍):在高明答記者問之前,我先談一點個人的粗淺認識,供大家參考。因為我曾2次到部隊、4次到北大考察採訪高明的事跡,相對而言對高明了解得早一些、多一些。我們感到,高明確實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負、有追求的好學生,是一名思想覺悟高、綜合素質好、全面過硬的好戰士,是一個用實際行動自覺踐行胡總書記“四個新一代”號召的好青年。他的成長進步生動體現了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青年一代的顯著成效,體現了黨中央重視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豐碩成果,體現了當代青年順應時代潮流、積極追求進取的主流傾向,説明了今天的軍隊依然是值得信賴的大熔爐、大學校。高明是新時期軍隊士兵的優秀代表,同時又是當代青年特別是大學生的優秀代表。他的先進事跡對引導廣大青年和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很強的感召力和導向性。

    就國防和軍隊建設來講,高明的事跡也很具有典型意義。現在部隊中的大學生士兵比例已達百分之六七,且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隨著我國兵役政策的改革,他們的狀況越來越受到社會特別是廣大青年和學生的廣泛關注。可以説,高明的涌現已經構成了一種獨特的軍營和社會現象——“高明現象”。解讀這一“現象”,對“80後”青年如何自覺在艱苦環境中鍛鍊成長,如何增強全民國防觀念、吸引知識青年投身軍隊建設,如何贏得青年、贏得未來,從而保證國家長治久安、民族興旺發達,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首先請高明彙報一下他到部隊一年多來的收穫,然後記者提問。

    高 明:第一個問題,這是我報名參軍以來被問得最多的,就是放著好好的學不上,為什麼要來當兵?其實很簡單,我想來,覺得該來,而且又有了機會,就來了。為什麼説想來呢?我覺得每個男孩都有一個軍人夢。2005年國家出臺了從全日制高校學生中徵召士兵的政策後,大家報名非常踴躍,充分證明這個“夢”的普遍性。那麼,為什麼説是該來呢?我覺得,軍隊是一個國家強盛的支柱。學史明志,宋代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但卻因為萎靡的風氣而亡國。我曾去過瀋陽的“九一八”抗日戰爭紀念館,對毛主席那句“沒有人民的軍隊就沒有人民的一切”印象極深。在會寧,我和同學一塊去參加社會實踐,當時在一家餐館,女主人指著我們驚嘆:“看,大學生!”我感到,這驚嘆背後實際上是期待。古人講:“不同命,任重而道遠”。對每一個大學生來説,都有一種義務意識、責任意識。這兩種意識和軍人夢的結合,就是大家想來當兵的理由,我是得以幸運“圓夢”的一個。

    第二個問題,我對軍人的理解和到部隊的收穫。經過組織一年多的培養,我已從一名在校學生礪練成一名解放軍戰士,從一個地方青年成長為人民子弟兵。有條軍旅短信是這樣説的,小時候最羨慕軍人,因為威武;長大了最崇拜軍人,因為無私;入伍了最理解軍人,因為奉獻。我個人沒有什麼功績,只是幹了份內的工作,也就是盡了自己應盡的義務。從身邊戰友身上,我看到了、感受到了軍人的這種氣質。他們的事跡,常常讓我熱淚盈眶。當然,軍人的事業很偉大,但每個軍人的工作又是具體的,甚至是細小瑣碎,而且可能又是日復一日的。但正是在這些平凡、細小、瑣碎,甚至是不斷重復的工作中,每一個軍人承擔著自己對國防的一份責任,做著無私又無悔的奉獻。我永遠忘不了我新兵連的班長陸少華,他身體素質非常好,五公里長跑連續三年全旅第一,對我非常嚴格,批評也非常嚴厲,但是他每天晚上都給新兵蓋被子。我到部隊第一天,得知我是北大學生的時候,還打報告説怕我不好帶,要把我“退”回去,後來看到我工作還可以,大小工作都搶著幹,而且對服從的理解似乎比其他戰士還好,就很快認可了,沒幾天就推薦我當副班長。我們營長叫董慧,是“全軍優秀指揮軍官”。戰友們私下裏説他:董慧董慧,什麼都懂,什麼都會。他是我非常佩服的一個職業軍人,我從來沒見過他目光含混或精神不振作。發射營有一個班長叫彭清芳,他常年在駐地義務獻血,並且默默無聞地資助過多名失學兒童,去年被駐地提名為“十大傑出青年”。汽車連一位二期士官,自己是個孤兒,但得知駐地一個孩子失學時,就出三萬元給他買了教育保險。他説他遇到好多好人,自己也想做一個好人。在部隊,像他這樣的軍人其實很多,雖然拿著不高的工資和微薄的薪金,也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跡,但是有一顆善良甚至高貴的心靈,為軍人增添著光彩。我經常被周圍的這些人和事感染著,感動著。入伍近兩年來,我在各級組織的培養教育下,感覺自己較入伍前有了較大變化。一是集體意識增強了。這兩年的軍營生活,我理解了另一個道理,那就是離開了組織和集體,“自己”二字便無從談起,特別是對導彈部隊來説,更沒有孤膽英雄。如果沒有組織、沒有戰友之間的相互協作,不要説形成戰鬥力,就連帳篷都搭不起來,基本生活都沒法保障。二是毅力意志頑強了。這一點我想不需要過多的解釋。三是戰友情誼深厚了。除了親情之外,最深厚的情誼是戰友情誼,平常所説的兄弟般的情誼是最深刻的演繹。雖然我們沒有一起出生入死,但是我們一起摸爬滾打,一起揮灑著自己的青春與汗水。也見到了關鍵時刻,戰友之間捨身相救。回顧這段歷程,我的成長確實得益於各級組織的培養和首長的關懷,否則,個人將一事無成。現在入伍的大學生士兵越來越多。在我們旅、我們基地,像我這樣的兵,比我兵齡長的、貢獻大的還有很多。經過部隊的培養,大家都在各自崗位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是其中很普通的一個。在有些方面,我做得甚至不如他們。所以,我感覺自己只是一個媒介,一個代表,今天傳遞的只是一個戰士的體悟。

    新華網軍事頻道編輯鞏琳萌:你在北大當班長,現在也當班長,你感覺在北大當班長和在軍營當班長有哪些不同?

    高 明:我感覺在北大當班長,是提供服務,把同學的意見匯總起來,給大家提供一個可以發揮作用的舞臺。而部隊的班長,首先要貫徹上級意圖,帶好一個班,帶出戰鬥力。帶領全班完成上級賦予的各項任務。在帶班方式、思維模式上都不一樣,最主要的是目標不同。

    鞏琳萌:你在部隊當班長有沒有碰到比較棘手、比較難於應付的問題?

    高 明:相當棘手的好像沒有。但其他班長曾經碰到的問題我也碰到過。比如剛當班長時,班裏都是同年兵,大家心裏有點不服氣。這與在地方當班長一樣。威信是靠自己去樹立的,特別是在部隊,自己要拿出過硬的軍事素質和讓大家服氣的素養。

    《經濟日報》軍事部主任記者曹紅艷:材料裏介紹説,最初讓你去天津的部隊,你後來怎麼選擇到二炮這支部隊來的?是根據什麼選擇的?

    高 明:領導還是有關照我的意思。當時負責分兵的同志説,天津離得比較近,信息比較暢通,對學習有利。但是我覺得,既然是當兵,就要一心一意地當兵,學習可以暫時放一放。當時有兩點考慮,一個就是要去遠一點的地方,另外,二炮是高科技部隊,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我當時對二炮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了解還不多,但我學的是國際關係,我們經常談論威懾理論,談和平崛起(現在叫和平發展),這都需要威懾力量做保障,到部隊後才知道我們國家戰略威懾最主要的就是戰略導彈部隊,而且這種地位和作用可能會越來越重要,這是一個基本的判斷。

    曹紅艷:看到你寫的很多東西,覺得中國的傳統文化對你的熏陶很厚重。你認為你人生理想是什麼?

    高 明:第一,自己應該活得有意義一些,套用一句話:當你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第二,做一個有用的人,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經濟日報》軍事部主任李爭平:你想過要成為一個職業軍人嗎?

    高 明:現在還在考慮。我目前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回去之後完成學業,我就要考慮這個問題。現在離我畢業還有兩年,要做一個終生的決定,不是那麼容易的。

    《解放軍報》軍事部科技組組長武天敏:我想核對一些情況,就是我看到你的文章裏引了很多典故,而且對《離騷》和《論語》非常熟悉,所以想問你最喜歡《論語》裏哪句話?最喜歡《離騷》哪一則?

    高 明:《論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則立人,己欲達則達人”“不知命,無以為君子”。《離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人民日報》國內政治部副主任袁建達:今天有這麼多的記者來採訪你,二炮領導也對你非常重視。你現在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學生、戰士,前面的路很長,通過這次採訪,很可能有一天,你會成為全國的名人,如果到那個時候,你將怎樣面對生活,怎樣面對工作,怎樣面對這些人和事?

    高 明:四個字,一如既往。保持一顆平常心,一方面不能驕傲,另一方面也不能給自己太大壓力。

    《中國教育報》新聞中心編輯張春銘:第一次樹立威信是什麼時候?通過什麼樣的方式?

    高 明:這是一個慢慢變化的過程。班長代表一級組織來行使權力,即使一時不服氣,但命令必須執行。後來大家慢慢認同你,心裏跟著你。

    張春銘:你在軍營最得意的一件事是什麼?

    高 明:有一次參加和其他營一個連隊的體能對抗賽,我代表我們連得了5公里第一名,獎了一瓶可樂(笑聲)。

    央視國際網站記者田詩嘉:你希望自己到部隊做一番貢獻,為什麼選擇這種方式,而不是大學畢業後入伍當軍官?

    高 明:軍官進來是職業選擇,服兵役是盡義務,有很大不同。我現在有這樣的機會,不想等到以後。

    田詩嘉:從材料中看,由於“稍等”和睡過頭,你被批評,對於你來説,面對如此大的落差,一次打退堂鼓的想法都沒有嗎?

    高 明:不會,我不會讓相同的錯誤犯第二次。稍等只一次,睡過頭也只一次。

    人民網要聞部副主任劉海梅:你進部隊之後,有沒有什麼大的思想波動、觸動,情緒的變化?

    高 明:大的方面沒有。對部隊的管理方式本來就有所預期,可以適應,我們做的都是些具體工作。

    劉海梅:你為什麼考大學時不考軍校?不“求仁得仁”?現在到部隊,是想做短期的“客串”,還是想作長期打算?

    高 明:有夢想並不表明一定要當職業軍人,軍官是一種職業選擇,義務兵是盡義務。

    《光明日報》軍事主任喻國英:你現在被推到大學生從軍報國的一個位置上,但你知道做了典型你就有了這份責任嗎?比如説,別人因為受到你的影響做了一輩子職業軍人,感覺上了你的當,説自己受你影響來當兵了,而你卻跑去掙大錢了,你不覺得那樣你會欠別人什麼嗎?

    高 明:我覺得,這就是“求仁得仁”。自己應該搞清楚自己想要的。像我來部隊就是為了服兵役,一生中能夠有當兵的歷史我就滿意了。如果説我為了錢去當商人了,然後掙了很多錢,那也是“求仁得仁”,也不應該遺憾。

    喻國英:經過一年多的實踐,你覺得如果要吸引千百萬的大學生來投筆從戎,部隊最需要改變什麼?

    高 明:該改變的部隊現在都在逐步改變。軍營內部環境,培養大學生的思路,軍人待遇,等等,都在向好的方面發展。比如,現在部隊很文明,領導很開明,物質文化生活很豐富,這些都超出了我來部隊前的想像。

    喻國英:你現在22歲,當了一年多兵,你既沒有流過血,又沒有立過功。但為什麼要宣傳你?坦白地説,部隊建設太需要這種高素質人才了。你走了這一步,大家非常高興,但是,我們有種擔心,擔心會不會因你而“閃了一下腰”。我們滿腔熱情地宣傳了你,首長們滿腔熱情地培養了你,最後你掙錢去了,人家會不會説你高明真是“高明”?選了一個捷徑。你怎麼來解釋?

    高 明:不管什麼事情,大家都會有想法,但應該往好的方面去想。從商為社會創造財富,也是為社會做貢獻。我覺得經濟建設領域的英雄同樣是英雄。喻國英:説實在的,近期,我也經常和我女兒説起你這個事。我説高明從北大到二炮當了兩年兵,二炮環境很好,他幹得很不錯,他鍍了金了,有了名了,他不考軍校,年底將退伍回北大繼續讀書,但很可能他畢業後就不再回部隊了。你對此怎麼看?

    高 明:我感覺你是把自己還沒轉變過來的觀念傳給了下一代。我給你提個建議,你給你女兒説,高明大學的時候,選擇了參軍入伍,盡了兩年的義務,脫下軍裝之後又帶著部隊的歷煉回到北大,或者投入到社會中去了。

    新華社軍分社駐第二炮兵支社社長張選傑:你入伍一年半來與北大同學交往中,對他們思想和行為有什麼影響?

    高 明:我感到我的同學開始關注有關部隊的各種信息,更多地關注建設一支信息化軍隊是一種什麼狀態,部隊軍人是一種什麼樣的思維方式,部隊幹的是什麼工作。

    《解放軍報》畫報部主任記者岱天榮:你感到中斷兩年學業參軍,或者説是到艱苦環境中鍛鍊,對青年的成長有十分的必要嗎?

    高 明:其實這是互補的。即使不當職業軍人回到社會上,部隊對他的培養鍛鍊也會在社會上積極發揮著作用,他在部隊受到的鍛鍊會影響伴隨他一生。從自身的形象來説,可以彌補一些缺陷,像理想信念、品格、意志、體魄,等等。

    《人民日報》國內政治部副主任袁建達:你對我們新聞單位宣傳你有什麼好的建議?我們想聽聽。

    高 明:實事求是,有三説二,不能有三説四。應該倡導青年人一種積極向上的進取心,以及開拓進取的態度。

    《南方週末》記者馬昌博:中午我跟你的北大老師交流,聽説你在大學的時候是一個很喜歡辯論、喜歡説服別人的人,不知道你到部隊後現在是否還這樣?

    高 明:我現在不象過去那樣喜歡説服人了,因為畢竟部隊有部隊的規則和作風,部隊還是要強調服從的。我認為服從是軍人的天職,不需要太多理由。

    馬昌博:我和你一樣是““80後””一代。我很想知道:1、你認為自己在多大程度上能影響自己的同齡人?2、你很喜歡提“責任”,還有“光榮”和“夢想”這樣的詞彙,不知你是否懷疑過自己的這種嚮往,僅把那當作年幼時的衝動?3、人們關心的,除了你能在部隊學到什麼之外,還關心你或者你所代表的大學生士兵能給這個部隊帶來什麼改變?

    高 明:關於第一點,我説了,自己只是個普通士兵,很渺小,對能不能影響或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大家,確實説不準。關於第二點,我使用的“責任”一類詞彙,是內心的真實反映,不是一時衝動,相反是深思熟慮的,我對自己的理想和選擇從沒懷疑和動搖過。關於第三點,如果基層士兵都能夠有足夠的基礎知識儲備,那麼訓練的時間就可以大大的壓縮,戰鬥力就可以大幅提升。

    馬昌博:現在我想是你過去的同班同學畢業的時候,他們可能會給你打電話説到自己要去什麼工作單位,當你得到這些消息的時候心裏怎麼想?是否會有一些思想波動?

    高 明:這個我在兩年前就已經有所預料,有所得必有所失。我回學校的時候就有同學拉著我的手説他畢業的時候年薪有二三十萬,可我一年也就幾千塊錢。但是我當初既然選擇來部隊,就考慮到了這種結果。另外,我這兩年在部隊的工作經歷非常寶貴,放到一生來看,是金錢換不來的。

    馬昌博:或許你現在是大家關心的焦點,很多人把你看作一個新星,很遙遠地看著,但是看了也就看了,大家隨後散去,波瀾不驚,或者過幾年你會被人完全遺忘,你覺得自己會失落嗎?

    高 明:我感覺自己沒有被大家記住的理由。對宣傳我這件事情,我有清醒的認識,就好像有人提到北大學生如何如何,這並不能證明人們對他現在的評價,只是預期到他可能會做出努力,或者可能會做出被大家刮目相看的成績。如果看清楚這一點,那麼北大學生就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了。

    馬昌博:問一個相對輕鬆的問題,你是否談過戀愛?(笑聲)我覺得這是判斷人心智是否成熟的標誌。

    高 明:怎麼才算談戀愛呢?(笑聲)偷偷喜歡算不算?(笑聲)我心裏非常喜歡一個女生,可不知為什麼追了這麼長時間一直沒追到?(掌聲)中國婦女報經濟部副主任劉月輝:戀愛這個東西急不得。既要敢於承受又要好好享受,該來時會來的。好好把握吧!(掌聲)

    高 明:謝謝!

    《經濟日報》軍事部主任李爭平:你説你在上大學時去過很多地方,路費是從哪來的?

    高 明:打工賺的。在北京,北大學生的打工還是比較好賺錢的,我們基本上是週末打工,假期出去。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軍事宣傳中心編輯孫傑:在你的心目中,校友最關注你哪一方面?

    高 明:我身上的軍裝(笑聲)。

    《解放軍生活》總編輯薛舜堯:家庭背景對你的性格、心理有什麼影響?

    高 明:平和的心態。我家庭比較清苦,有什麼困難自己想辦法去解決。我是長子長孫,從小就比較自立,這也是我談“責任”比較多的原因之一。

    薛舜堯:貧富差距對大學生是否有很大影響?大學是否存在對貧窮生的歧視?

    高 明:在北大,我沒有感覺到這樣的事情。大家在意的是一個人的素養,而不是家庭背景。

    國家教育部思政司思政處處長徐艷國:大學生只有更多地了解國情,了解社會,了解實際,才能更進一步明確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標,因為在這些工作中,他也受到鍛鍊。我覺得剛才高明講得非常好,其實像他講的幾個問題也是這次宣傳的切入點問題。以往我們宣傳典型最怕的是人為地拔高,往往是活著的典型不太敢怎麼宣傳,宣傳的都是犧牲的,都是非常可靠的(笑聲)。作為一個士兵來講,高明同學未必是最突出的,他之所以成為我們的宣傳對象,主要是因為他是一個大學生士兵,在這兩年期間,他通過軍營生活,得到了鍛鍊,同時也圓了他個人的理想夢,這也是他和一般大學生不一樣的地方。我們宣傳“高明現象”,就是告訴大家,部隊是個廣闊的、大有作為的舞臺,很能鍛鍊人成就人,大學生走進軍營,給部隊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對整個軍隊建設,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從而吸引更多有志於此的同學走進軍營,為國防建設貢獻力量。另一方面,高明的經歷也帶給所有在校大學生一些啟示、一些思考:怎麼去進行自己的人生規劃,走一條怎樣的人生道路?是不是我認認真真地讀四年書,就能當然地成為一個人才?怎樣去把自己個人的追求,個人學術水平上的提高,和自己道德的追求、綜合素質的提高結合起來,全方位地提升、完善自己?(全文根據高明答記者問紀錄整理)

責編:田詩嘉

1/1

更多相關新聞